华谊兄弟的华纳梦 打造全方位娱乐王国

运作和培养了众多明星后,华谊兄弟这次也当了回明星。在第三批创业板的推介和发行中,这家公司引起了诸多投资者的追捧。
就在几年前,业界还为华谊兄弟如何稳定作为核心资产的人才而感到疑虑,但华谊兄弟独特的明星持股计划让业界耳目一新,也成为了现在最大的卖点。
他不仅仅有意进一步强化目前的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的三大业务外,他对多个领域都展示出了雄心壮志。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称,未来将进一步整合整个影视娱乐产业链。华谊兄弟正在试图打造全方位的娱乐王国,公司把目标瞄向了电影院线、主题公园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中彬 实习记者 曾福斌

运作和培养了众多明星后,华谊兄弟这次也当了回明星。在第三批创业板的推介和发行中,这家公司引起了诸多投资者的追捧。

就在几年前,业界还为华谊兄弟如何稳定作为核心资产的人才而感到疑虑,但华谊兄弟独特的明星持股计划让业界耳目一新,也成为了现在最大的卖点。

他不仅仅有意进一步强化目前的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的三大业务外,他对多个领域都展示出了雄心壮志。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称,未来将进一步整合整个影视娱乐产业链。华谊兄弟正在试图打造全方位的娱乐王国,公司把目标瞄向了电影院线、主题公园等。

华谊兄弟的梦想

美国的时代华纳在全球的影视娱乐界鼎鼎有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时代华纳的鼻祖其实是一家名为华纳兄弟的公司,这家成立了上世纪20年代的是靠4个亲生兄弟一手打拼而成的。

中国的华谊兄弟与华纳兄弟一字之差,而背后也有兄弟携手合作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华谊兄弟的主角只有两个:王中军、王中磊。

华谊兄弟的名字将这两兄弟对美国同行的敬佩和钦慕之情暴露无遗。“投资华谊兄弟,是梦想这家公司有一天会成为中国的华纳兄弟。”王中军毫不讳言,他的梦想就是要打造中国的华纳兄弟。华谊兄弟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娱乐集团,而此次登陆创业板,实现与资本市场对接,让他的梦想又更近了一步。

华谊兄弟的上市让外界再一次见识到了创业板造福的传奇,除了能够给王中军、王中磊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外,一批明星也身家倍增,黄晓明、李冰冰、任泉等通通获利千万级别以上。

但是,在这无限风光的背后却也隐藏着心酸的历程。尽管华谊兄弟里面有诸如马云、江南春等著名企业家的身影,但实际上,在其成立早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和获得风投资金却是异常艰难。

华谊兄弟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最初时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尽管前期投资的冯小刚贺岁片逐渐声名鹊起,但外界并不认同。

由于资金瓶颈,从04年开始王中军开始为公司寻求外部投资者,最初异常艰辛,数个国际知名风投都在接触华谊兄弟一段时间后抱以了观望的态度,直到2004年底,华谊兄弟从外界第一次融到资金,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和著名风险投资家汪潮涌旗下的信中利投资公司成为华谊兄弟新的股东。

“除了对中国影视娱乐业的乐观预期外,王中军兄弟的眼光和能力也是打动我的重要原因,我很欣赏他们对打造中国华纳兄弟的执着追求。”汪潮涌对记者表示。

汪潮涌称,华谊兄弟开创了中国影视娱乐产业的经营正规化、业务规模化、收入阳光化的先河,对业界是一个触动。王中军在投资圈的资源和资本运作能力上有较强的优势,而王中磊在内部管理,流程控制等方面是强项,二者各有所长。

一位参与当年交易的人士称,外部投资者入股的过程其实非常繁琐,对华谊兄弟公司的要求非常苛刻,TOM甚至要求王中军必须抵押自己的私有房产。但TOM和信中利的入股无疑坚定了王中军华纳兄弟的梦想。

事实上,华谊兄弟最初计划在海外上市,引入的投资者也是外资背景,但在2006、07年时,国内资本市场的崛起让华谊兄弟将目光投向了内地。于是,TOM和信中利退出,而接手的则是马云、江南春等著名企业家。

马云与王中军早有私交,马云与公司接触较早,对传媒娱乐行业前景非常看好,2008年在华谊兄弟明星双年汇上马云回忆:当时他曾经问过王中军一个问题:“你做华谊的目的是什么?”王中军当时的回答是:“我做这个行业,不希望被别人小看,也不希望别人小看了我们这个行业”。

马云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其他投资者,江南春即正是马云所引荐。

核心资产:人才

在华谊兄弟豪华的股东名单中,除了有上述马云、江南春等国内知名企业家外,还有一长串知名艺人的名字,诸如黄晓明、李冰冰等内地一线明星,这让华谊兄弟的创业板征途星光灿烂。

王中军强调,这并不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华谊兄弟本次创业板发行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华谊兄弟这个品牌以及我们‘三大业务板块联动’和‘工业化运作体系’的独特业务模式。”王中军称。

事实上,华谊兄弟在影视娱乐行业首创的这种激励方式也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其成功发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首个在境内上市的影视娱乐公司,它的业态呈现出了典型的“轻资产”模式,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公司资产主要是存货也就是拍好的电影和应收账款,而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明星。

但如何留住大牌明星、导演等人才向来是娱乐行业的难题。甚至有投资者在华谊兄弟推介时戏言,如果这些大牌明星跳槽了,华谊兄弟就只剩下了一个空壳。这是由于这样的顾虑,华谊兄弟的上市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初连国内一些投行都对这种模式保持了疑虑。

王中军并不认为这样的担忧会出现。“首先艺人的流动性并非外界所猜测的,其实以普通公司为比较,艺人的流动性更低。一名艺人一旦与公司签约期往往在8-10年,在此期间对于公司的业绩贡献是非常有保证的。其实在实际的经营中,华谊兄弟的品牌效应起到了做大的作用。”

王中军称,让明星持股,也是为了吸引留住人才,明星跳槽面临着众多责任和损失,他并不担心这样的情况会发生。而他更强调,公司专业人才优势的形成与保持其根本在于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业内领先的人才培养机制。

王中军拿冯小刚的成长历程来阐述华谊的人才培养机制。华谊根据冯小刚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结合电影市场需求,为其度身定制高质量的电影题材,帮助冯小刚提升执导水平、拓展创作思路和视野;在影片的投资拍摄中,公司给予冯小刚充分的尊重、信任和支持,通过提高资金保障力度,聘请优秀的演职人员和加强剧组管理等措施,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帮助其充分发挥执导潜质;在影片的宣传发行中,公司不惜斥资宣传“冯小刚电影”品牌,塑造和提升冯小刚的个人影响力和行业声誉。

事实上,冯小刚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收入中重要的创造者。王中军表示,按照协议,公司与冯小刚还有七部电影需要拍,冯小刚要离开华谊兄弟也只能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对艺人的管理、规划和培养首先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公司上市,品牌会更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会越来越好管理。”王中军对此表示。

整合产业链

王中军认为,华谊兄弟的最大亮点并非是名人,打动投资者的正是公司电影、电视剧以及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联动”和“工业化运作体系”的业务模式,使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长期以来影视娱乐业经营的不透明和不规范等问题的困扰与束缚,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在管理制度和经验理念上与国外优质传媒企业不相上下。

然而,华谊兄弟依然与梦想中的华纳兄弟还有着差距。而缩小这样的差距,王中军采用的方式是在影视娱乐行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以发展全方位的娱乐王国。

东方证券分析师张小嘎认为,在公司统一平台的整体运作下,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业务与艺人经纪业务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公司的影视业务能够为公司签约演艺人员提供宝贵的演艺机会;另一方面,公司丰富的演艺人才储备又可以为公司影视业务提供所需的演职人员,互利的合作能够在保证影视剧质量和市场号召力的同时降低投资成本。而竞争对手多半缺少部分环节,无此优势。

而记者了解到,华谊兄弟更是计划将产业链延伸至投资院线、建设主题公园、其他衍生品开发、新媒体等领域,华谊兄弟都显示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在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中,除了补充用于补充拍摄电视剧和电影的资金外,还将有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发展影院业务上。

“我们极力打通影视娱乐的产业链,在影院业务上短期发展目标是在2年内建设6家影院,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在5年内累计建设约15家影院,初具全国性院线的格局,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这些都将成为华谊兄弟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王中军称。

由于电影院一般能分到票房收入的50%,盈利能力强,华谊兄弟试图从单一的内容提供角色开始加强对“渠道”的掌控。

汪潮涌对华谊兄弟产业链的往下游拓展也表示乐观,他认为,伴随着电影商业化的繁荣,影院需求越来越大,现有影院数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仅对电影院线,王中军还有更多的计划,他试图将华谊兄弟的内容价值最大化,类似于迪斯尼主题公园的华谊兄弟主题公园的计划已经开始进行。

汪潮涌表示,近日,正在忙于新股发行推介的王中军还与其有一次交流,而他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则是关于如何在新媒体领域开发衍生产品,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尽管这还只是动议,但有着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汪潮涌投资的粉丝网的支持,华谊兄弟迈出这一步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09/10/547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