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与NBA多维度合作 能造就体育界的“迪士尼”吗?
当四年前腾讯开始向整个行业提出“泛娱乐”这个概念的时候,恐怕很多老业内们不会想到,经过这几年不遗余力的推广,泛娱乐竟然成为打通互联网和文化消费品领域的关键所在。围绕知识产权(IP)这一核心,打造强大的粉丝经济,泛娱乐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成为全球梦幻王国的迪士尼公司。但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形成强大的连锁效应,则是中国互联网的创举。
“泛娱乐”缺了一环?
当四年前腾讯开始向整个行业提出“泛娱乐”这个概念的时候,恐怕很多老业内们不会想到,经过这几年不遗余力的推广,泛娱乐竟然成为打通互联网和文化消费品领域的关键所在。
围绕知识产权(IP)这一核心,打造强大的粉丝经济,泛娱乐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成为全球梦幻王国的迪士尼公司。但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形成强大的连锁效应,则是中国互联网的创举。
可以看到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以泛娱乐为名频频出击,正在逐渐影响乃至改变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娱乐观念。这几年在游戏、影视、动漫等文化消费品市场中,“IP”成了最热门的词汇。由小说到影视,有《鬼吹灯》;由动漫到游戏,有《火影忍者》;由游戏到影视,则有《魔兽世界》。
电影《魔兽》的票房大卖,凸显出泛娱乐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国人的观影选择。一个已经形成稳固粉丝群体的IP,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在其他领域花钱。而据了解,当下最热的手游《王者荣耀》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庞大的文学、动漫帝国。
然而泛娱乐的概念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多是集中于影视、动漫、文学等文艺创作领域,而于文化市场并驾齐驱的另一块重要产业——体育市场,却被许多人忽视。前几年的投资者和CP,更多的只是想要借着世界杯、奥运会等比赛蹭热点,鲜有深耕精作的成功案例,不免让人有遗珠之憾。
身为中国互联网领军者的腾讯,最近似乎在这方面有所动作,而他的合作对象,则是全球商业体育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
已被腾讯改变的中国NBA迷
腾讯与NBA的深度合作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早在腾讯拿下NBA网络直播权的时候,双方就开始了紧密的合作。
曾几何时,当姚明还在NBA征战的时候,中国篮球迷观看NBA的习惯,还是每天早上准时打开中央电视台第五套节目,听着孙建平和张指导讨论inside-out是否合理,看着科比和小皇帝在篮筐上飞舞。
但是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中国NBA迷的生活习惯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随着腾讯体育成为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合作伙伴,打开电脑或手机收看每日的NBA比赛,就成了球迷新的观赛方式。相比当年由电视台被动选择转播场次,上腾讯体育看NBA比赛,无疑有着更多的主动性。在互联网上消费,收看更多的比赛,获取更多的比赛信息,也改变了球迷的消费理念。
伴随体育比赛转播的,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无论是专业的体育门户网站,还是球迷社区的建立,还有授权商品的线上专卖店,实际上都是在营造出浓厚的球队文化氛围,将观众转变为球迷,将球队变成精神寄托。不得不承认,这种让人心甘情愿为了支持某队而付出的方式,确实比想看比赛就得掏钱的商业策略要高明不少。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