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一岁了 这部最具话题性主机的成功与隐忧

不知不觉,Switch已经一岁了。

2017年1月13日,任天堂在日本东京召开现场发布会,由任天堂制作本部的副部长同时也是新一代主机Switch的总制作人小泉欢晃主持。会上,被外界和任天堂自己都寄予厚望的次时代主机–Switch正式亮相,并且公布了具体的上市时间:2017年3月3日。从那时起,任天堂,这家多年来在中国玩家心目中已经逐渐有些“边缘化”的公司,再次回到了舞台中央。

其实从2016年底发布预告片开始,Switch一路以来就伴随了批评与赞美各种声音,但对于刚刚经历了WiiU失败的任天堂来说,这是不容有失的一仗。

Switch的非典型成功

当然,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任天堂用掌机主机一体化的Switch 和几部优秀的第一方作品席卷了游戏圈。《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等作品横扫各大榜单,游戏媒体们奉上了几乎能想到的一切溢美之词。

关于Switch成功的原因我们不再赘述,来看点直观的:

本月初,任天堂官方公布了从去年三月以来Switch的累计销量:1486万台,而作为对比,前辈Wii U五年的累计销量为1356万台。有知情人士表示,任天堂计划在今年4月开始的2018财年生产2500万到3000万台Switch,来供应全球市场旺盛的需求。

《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发售第一个月就卖出了130万套,甚至比当月Switch主机的销量还多,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大关;《超级马里奥:奥德赛》刚发布的3天时间内游戏就已经卖出了200 万套,在日本本土、欧洲和美国都是销售速度最快的马里奥游戏。

任天堂的股价也因为Switch的热卖而飞速攀升:自2008 年以来首次突破4.8万日元关口,较之一年前足足翻了一倍。

除此之外,Switch最不可思议的成就在于,它让“主机”这一国内相对小众的品类,变成了大众话题。一部游戏机成了“科技潮品”,甚至许多公司把它当成了年会奖品。具体有多少人把Swtich当成自己人生中第一部主机的数据虽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Nintendo Labo”“《塞尔达传说》中文”的各种刷屏,越来越多的非主机受众开始注意到这款设备。当我从来不玩游戏的姐姐问出“你玩的这个是叫Swtich吗?”时,我就知道,至少在中国,Switch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切忌捧杀,Switch的美中不足

当然,我们也要冷静地审视这种超乎寻常的火热是否健康。Switch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其中的大部分也是任天堂这家公司的“顽疾”。

首先,不重视性能是任天堂一贯以来的作风,但并不是所有玩家都会甘愿为“游戏性”买单。Switch相对孱弱的性能,也限制了第三方大作的表现,刚刚宣布移植的《火影忍者:究极风暴》就用掌机模式540P的画面表现再次刷新了玩家的认知。虽然现在任天堂宣称现在eShop上已经有超过400款游戏,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小游戏”(几百甚至几十M),像样点的3A大作也是《上古卷轴5》这样的“冷饭”。这在动辄“4K HDR”的PS4、Xbox的面前,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另外,Switch的定价策略也是个问题。虽然忠实粉丝的狂热多少冲淡了质疑的声音,但没法否认的是,相较于竞争对手,体育、竞速类游戏在Switch上的画质、帧数表现毫无疑问是最差的,但价格丝毫没有缩水(甚至更贵);被玩家们调侃为“4399”的轻量级游戏,在eShop上的定价也要比Steam上贵出不少(一倍到几倍不止),而“便携”并不能完全地解释这一切。许多独立开发者都喜欢把游戏移植到Switch上,不仅仅是因为热度问题,价格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只是,当未来玩家们逐渐回归理性,这种性价比极低的购买行为还能延续多久?

最后你会发现,虽然已经有了许多改变与革新,但Switch依然是一部非常“任天堂”的设备,粉丝们爱的死去活来,而不喜欢的人,则依然认为这是“小孩子玩的东西”。

2018年的Switch,任务更艰巨了

市场的声音总是夸张的。就在一年半以前,刚刚经历了WiiU失败的任天堂还是“药丸”公司的典型,顽固不化、因循守旧、不会变通、没有创新精神成为了彼时任天堂甩不掉的标签。

而一部Switch,让任天堂又成了“世界的主宰”,“塞尔达秒天秒地秒空气”也成了屡试不爽的梗。我作为一名多年的“任豚”,看到这一幕当然是欣慰的,却也隐隐担心这种热闹变成了一碰就破的泡沫。

Switch一岁了,这部最具话题性的机器,究竟能不能成为任天堂史上最成功的主机,第二年尤其关键。今年的第一方作品表现如何,能不能引入更多重量级的第三方作品,以及云存档、会员等服务何时上线,这么看来,Switch的任务还是挺艰巨的。

继续加油吧,老任。

本文来自虎嗅,本文观点不代表GameLook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