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秘诀在哪?这匹黑马连买14家游戏公司不崩盘,市值翻3倍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2020年的疫情给游戏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对游戏公司的空前看好,其表现就是过去一年里出现了大量的游戏公司被并购、投资。

不过,从业内历史来看,并购游戏公司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比如在国内,在打造了爆款之后,往往很多工作室创始人被并购都会选择套现离场,之后整个团队和作品都“泯然众人矣”。此前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团队中,大部分在对赌协议结束之后就迎来业绩滑坡,更有甚者,大部分对赌协议都完成不了。

在海外市场,即便强大如EA,也在游戏工作室收购中屡次失败,甚至被冠以“工作室杀手”的称号。

从根本上来说,被并购游戏公司完不成对赌协议,是因为游戏属于创意行业,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真正的成功法则。爆款产品之后,大多数的研发团队都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大作,而且考虑到游戏市场和用户口味的变化,爆款游戏的寿命往往是有限的。

不过,据外媒MastertheMeta透露,海外有一家公司却通过持续的并购实现了增值,比如Stillfront自2020年开始,一年内市值翻了三倍,迄今为止收购了14家工作室。那么,Stillfront到底是什么来头?它收购公司的公司都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发挥了集群效应的呢?

请看GameLook整理的详细内容:

44亿美元市值的行业黑马Stillfront,和连续创业者Jorgen

要了解Stillfront,就不得不了解它背后的男人,CEO兼共同创始人Jorgen Larrson。

CEO兼共同创始人Jorgen Larrson

在创办Stillfront之前,Jorgen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不过在他的创业经历中,有四个特点非常值得注意:

首先,他字孩提时代就热爱玩游戏(最喜欢国际象棋),认为游戏是人类的关键需求之一,而且在线和互联网游戏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其次,他意识到并认同更大潜力的免费游戏模式,而非传统的前置收费。

第三,他对于打造企业的热情。实际上他陆续创办过四家公司,并且不断学习、提高,然后将这些经验用在新的公司。

第四,他很清楚大量长寿游戏带来的收益,而不只是“打造一款伟大的游戏”,因为后者通常带来风险与回报不成比例。

简而言之,Jorgen不仅是一个高度自我反省和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他还在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都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与想要打造大型游戏公司的企业家们相比,他在免费游戏市场的做法是非常不同的,很明显也更为明智。

Stillfront的成功显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但考虑到我们对这家公司的了解不够深入,以上四点对这家公司的成功是有明显影响的。

Jorgen将Stillfront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10-2015年:在Stillfront上市之前,给未来业务增长打下基础的很多内部流程一直在不断升级,团队用最初的五年提升了多个方面,比如公司战略、去中心化的公司文化等等

2015-2019年:近些年来该公司一直注重并购执行力,并打造成优秀行业人才最理想的工作环境,通过吸引和留住成功工作室团队来提升业务表现是最重要的。

2019年至今:Stillfront目前专注于规模化,并且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竞争优势,这将让业务达到新高度,最终离免费游戏大厂的地位越来越近。

从六家工作室抱团到收购14家工作室,Stillfront市值44亿美元

Stillfront成立于2010年,但是,真正成为现在的公司,是2012年六家公司的合并(包括Stillfront、Coldwood Interactive、OnGolf、Gamerock、VOIPlay和Verrano)。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很不同寻常的做法,但他们的目标很清楚:为持续盈利的游戏工作室组建一个整合实体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理想情况下,这些游戏工作室还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高效率整合:从被收购公司提拔高管

从这张时间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Stillfront向业内展现了强大的目标执行力:

Stillfront发展线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Stillfront几乎是每年收购一家工作室的节奏(还有投资),但近些年来的并购速度明显加快,在2020年达到每季度收购一家工作室的记录。比如,2020年初收购的Storm8代价是3亿美元,最高可增至4亿美元,收购金额比该公司几年前的总市值还高。

如今,Stillfront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5家工作室,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收购方,Stillfront的作用是推动这些工作室打造伟大的游戏,而不是简单的资本并购让团队为其打工。

这种以高度去中心化的方式并购、整合、发展和增长游戏工作室的策略,使得Stillfront过去五年内,将市值增长到了44亿美元,未来还将持续扩张。

Stillfront工作室分布

其次,随着Stillfront的增长,它的领导人才储备也在不断增加。收购工作室可能会让很多工作室负责人在母公司担任更大、更有影响力的角色,比如:

Alexis Bonte(公司COO)是在eRepublik Labs被并购时加入的,Phillip Knust(公司CPO)是在Goodgame Studios被并购时加入的,Clayton Stark(公司CTO)则是收购Kixeye的时候发现的人才。

当然,随着公司的规模和复杂度增加,Stillfront还在2019年吸引了两位高级管理人才,分别是CFO Andreas Uddma和并购负责人Marina Andersson。不断并购和增长的一个好处就是,公司可以继续吸引成功领导者并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另一个优势在于,这些集团级的高管都有不同的专长,比如Phillip Knust曾是Goodgame Studios两款大作游戏《EMPIRE》和《BIG》的创意创始人。

打造这样的长线游戏品牌从来都不容易,Stillfront通过这种方式最大化利用具有特定专长的人才,并且能够找到让所有工作室受益的方式。最终,将被收购工作室的关键负责人整合到Stillfront的领导团队,可以打造文化联盟、确保工作室文化在被收购之后仍然保留,与此同时融入到整个大家庭。

通过并购招来的5位高管

第三,通过被并购的公司,我们能够看到Stillfront在免费游戏品类明显的升级。该公司最初的重心是免费网页游戏,面对的是留存率更高的小众用户,有着很长的生命周期。然而,在多年的发展和并购之后,Stillfront的工作室数量、品类混合、平台拓展以及区域多元化都大大增加。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该公司75%的订阅收入来自于手游,该领域是Stillfront早期没有涉足的。

Stillfront不同品类MAU和收入多元化趋势

如今,在策略游戏的基础上,Stillfront的专注点扩张到了三个核心领域:休闲游戏(38%订阅收入)、策略游戏(34%订阅收入)和模拟/RPG/动作游戏(28%订阅收入)。从地理分布来看,收入主要来自于欧洲和北美,但其他区域的收入也持续增加。当然,随着不同游戏的成功,这种融合还会持续,新工作室的加入也会让Stillfront不断升级整体战略。

以上的分析反映了三个关键策略,它们让Stillfront得以扩张公司并带来重大价值:1)集中式资金分配决策,主要追求财务灵活的并购;2)精挑细选的收购流程,同时用多元化降低产品风险;3)保持工作室去中心化运营,同时带动集团的协同效应。

这些战略创造了一种自主性极高、收益共享、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专注于高利润率、可持续收入和持续寻找新并购目标的环境。

我们接下来对这三个战略进行详细剖析:

深度剖析Stillfront的三大并购增长战略

游戏行业是一个持续变化、大作驱动的产业,而Stillfront的目标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持续并可预测地给所有股东创造价值增长。在Stillfront看来,它实现这个目标是通过“PLEX+HiG3+PuB”的方式做到的,在具体的执行中,则采取了我们上述的三个战略。

战略1:集中式资金分配,主要追求高利润率的并购

这个策略是Stillfront快速增长的关键,每一个工作室都运行着各自的去中心化企业,剩余现金、加上公司通过其他形式筹集的资金都集中到总部,Jorgen和团队决定如何最大化投资。Stillfront的财务方式很灵活(包括现金、债务和股票),而且该公司在并购公司的选择和出价方面都比较深思熟虑。

有一些财务数据是值得注意的,首先是Stillfront的利润到底有多高受益于专注对有吸引力和盈利工作室的收购,Stillfront的息税前利润(EBIT margin)始终在30%以上,而且这些运营利润的大部分都转化为自由现金流。这不仅降低了风险和传统收入单一的弊端,特别是这些利润来自于越来越多渠道的时候,这种方式提供了能够有效重新用于并购的现金流。

Stillfront并购之后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

其次,即便是这些现金越来越多,它也不足以带来天价并购。所以该公司选择了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的方式并购,如今,该公司净负债6.65亿瑞典克朗(折合7400万美元),这笔债务很快可以被未来的现金流抵冲。杠杆率始终是需要重视的,但管理团队设置的红线是最高不超过1.5倍,确保公司风险是可控的。

而且,出售股权是不断稀释股份,但Stillfront对股票的使用带来的效果总体是赚的。毕竟,用40倍EBITDA卖掉股份并且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购买公司是很划算的交易,尤其是当高利润收入稳定而且工作室团队有动力帮助Stillfront增长到新高度的时候。

当然,如果Stillfront卖掉更多股份,那么该公司的现金流就会更多,但考虑到资金是用来并购,这些钱不会太久留在账面上。而且,虽然为了并购使得股权稀释在过去的两年里增长了22%左右,但现有股东收到的回报是更大的。

换句话说,Stillfront的财务方式在行为方面很激进,但在因并购而负债方面很保守。该公司还通过多种方式确保任何情况下都让并购起到最大的作用。很多人可能说Stillfront的股票增至主要是多次扩张的结果,这句话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为什么扩张了这么多次。

如下图所示,该公司的资金配置方法带来了非常大幅度的增长(加上Stillfront相对保守的财务方式,更值得注意)。

Stillfront并购成绩单

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在最近三年里,该公司的游戏数量、MAU、收入和现金流都是呈现快速增长的。如果用图表来展示,可能会更明显: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很难确定该公司现在的财务现状,因为Stillfront还在不断采取新动作,如果我们将9月份收购的Nanobit算在内,那么这家公司的游戏数量还可以增加19个、新增员工约125人,预计2020年净收入增加6亿瑞士克朗,息税前利润为20%左右,让Stillfront的前景更为明朗。

策略2:精挑细选的并购流程,同时进行多元化以降低投资组合风险

我们现在知道,并购是Stillfront增长的核心策略,至少目前为止,领导团队在并购方面作出了让所有人受益的决策。很明显,在选择并购目标的时候,盈利率是很重要的指标,但通过对Stillfront所收购工作室的分析,我们还发现这些工作室有其他5个比较重要的共同点:

有着长生命周期游戏产品;有技能但却没有资源解锁下一步增长;能打造新游戏的可复用游戏引擎和专注品类拓展;在不同区域有曝光量;在不同品类、平台和其他因素方面有多样化产品。

1、第一个特点“有长生命周期产品”,我们指的是较高的长线留存、长尾变现产品,因此有比较健康的长线玩家LTV。通过收购这样的公司,不仅可以贡献较高的利润率,还能增加Stillfront业务的可预测性。

收购长寿游戏工作室的倾向很明显

从Stillfront的并购来看,我们能看到该公司领导对于可持续收入的重视程度很高。唯一没有收入数据的是Candywriter,但通过Sensor Tower的帮助,我们发现它旗下的两款产品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

被收购游戏的收入表现

第一款是字谜游戏《Letter Soup》看起来是个中等生命周期的产品,第二款则是最惊人的,也就是叫做《BitLife》的人生模拟游戏,下载量下滑的情况下出现了收入增长。不仅如此,这款游戏还是业内此前从未见过的新概念玩法(国内休闲游戏《一亿小目标》就是根据这款游戏的灵感而来,加入了更复杂的玩法)。

被并购游戏的下载表现

此外,Candywriter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获得了8400万次下载,为Stillfront带来了极大的用户量。随着IDFA政策的到来,这个用户量对发行商而言是极为有用的。

还有,需要着重提到的是,并非所有游戏品类都具备长生命周期的基因,主要是每个品类的核心玩法深度不同。只要有小众或者高度参与的用户在游戏里留存很长时间(三五年),大多数具备深度元游戏玩法的产品都能够生存下去。这也能解释为什么Stillfront最初专注于收购SLG游戏品类的开发商,而如今拓展到了模拟、RPG,最后才进入解谜游戏品类。

解谜游戏品类的一大优势是,它不仅具备广泛的吸引力,还可以支持长生命周期。即便如此,还有很多品类具备类似特质,但还没有被Stillfront纳入麾下,所以该公司未来的并购机会还很多。

2、有技能却没有资源解锁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工作室:这个共同点很可能是决定并购目标的关键因素,这不仅让并购谈判更容易,还给了Stillfront将自己的价值卖给潜在目标的机会。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一些近期并购的手游收入趋势,我们就会发现Stillfront开始出现。

从以上的工作室收入变化图可以看出两个趋势:首先,Stillfront两个最大的并购案(Storm 8和Goodgame)都是在两家工作室某种程度上陷入产品收入增长停滞阶段发生的。其次,更小规模的并购(比如Nanobit、Candywriter和Kixeye)都是在这些小公司业绩出现可预见的潜在增长时发生的。而且,Stillfront可以成为帮助他们下一个阶段增长的关键推手。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目标工作室要么有比较大的收入规模,要么有出色的团队或者技巧,抑或是两者兼备,但Stillfront可以成为帮助这些工作室走的更远的那个关键因素。很确定的是,集团增长的越大、平台变得越复杂,那么它对于并购目标的吸引力就越大。

3、拥有打造新游戏和深耕品类的可复用游戏引擎的工作室:Stillfront收购的很多工作室似乎都有可以用来做新游戏的可复用游戏引擎,这让并购显得更具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游戏引擎包括内部自研引擎和在现有商业引擎之上做的定制化工具。

这不仅降低了游戏制作时间,而且让每个续作都比前一个更好。因为游戏引擎是不断升级的,从之前产品学到的东西可以用到下一个游戏里,因此带来了更高的商业价值。这对于工作室来说,可以积累在某个品类的熟练度,虽然这种做法研发续作可以是产出新作的方式之一,但还另外一种做法是用新主题给游戏换皮,以便让游戏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比如下图展示的Kixeye、Goodgame和Storm8旗下的产品对比。

4、在多个区域都有分布的工作室:这种并购策略有两方面的因素,即人才和收入。从人才方面来说,全球工作室可以给集团带来一些战略优势,最明显的就是从全球招聘人才,一些地方的人力成本很低,这也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率。

更重要的是,在多个区域的覆盖,能够给Stillfront带来对全球更多区域更深度、更精准的理解。这种优势可以用在产品发布策略的定制化、找到合适的游戏设计和变现方法以及自发本地化游戏体验等方面,这一切都会提升玩家体验。最终的结果,就是提升市场渗透率,提高玩家参与度和最大化每个项目的商业价值。

如上面的图片所示,尽管Stillfront已经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有很强的呈现,而在中国、LATAM、印度、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关键市场的机会仍待发掘。上季度,该公司只有19%的收入来自欧洲和北美之外的区域,意味着全球还有更大的机会。

总体来说,看到Stillfront创造一个让三大品类收入来自不同区域的产品线还是令人期待的。

5、在品类、平台、团队和其他因素方面多元化的工作室:考虑到游戏行业的变化速度之快,持续增长的股份价值需要限制下行空间,这就需要产品多元化,尤其是游戏数量、品类平台以及团队方面。需要记住的是,Stillfront最开始是由一系列的PC和主机游戏研发团队组建的,然后转移到了免费网页游戏领域,最近才开始收购不同品类和国家的手游工作室。换句话说,Stillfront现如今具备了覆盖PC、主机和手游,以及多个游戏品类和全球团队的能力。

从任何方面来说,这都不是什么新策略(比如AppLovin或者如今的Zynga),但重要的是,Stillfront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它的执行力。比如该公司在2020年就通过收购Storm8和Candywriter两家工作室进入了休闲游戏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忘记了老产品,最近收购的Nanobit就是进一步多样化模拟、RPG、动作品类的证明。很明显,Stillfront希望在现有品类和全新领域同时多元化。

另外,差异化还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其一是工作室规模,通常能够反映一个工作室的成长阶段。据Jorgen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Stillfront主要寻求三种类型的并购:1)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大工作室;2)收入在2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之间的中型工作室;3)收购游戏资产。

顶级的并购可以带来业务增长,还可以在新品类和区域创造有意义的快速多元化。更小的并购意味着吸引有才华的团队或者处于上升期的新技术,这也是进入全新类型游戏的方式之一。而且,交易规模还能够决定并购带来的财务表现,小规模并购完全通过现金,大规模并购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股份。

第二个差异化方式,也是第三种并购类型,就是Jorgen比较不满意的:收购资产而非整个游戏团队。

他解释说,“我对公司目前的成就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资产并购。有时候是带团队并购,有时候是只收购资产,但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做更多这样的并购,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还有优秀的游戏团队,但我们与特定工作室没有共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就谈不下去了,只有一个例外,因为Kixeye尽管团队很大,但其实跟这种情况很像”。

策略3:保持工作室去中心化运营,同时推动整个集团的协同效应

Stillfront旗下的15家工作室,每一个都以去中心化模式运营,它们有自己的领导团队,保持产品的所有权,并可以从未来收入获得更高的收益。很明显,Stillfront希望不阻碍旗下工作室的发展,让他们做最擅长的事情,那就是研发和运营游戏。

通过去中心化,Stillfront允许这些工作室独立运营,增加集团的整体运营效率,并根据增长目标衡量结果。Stillfront的领导团队专注于打造和提供更大的平台,支持集团内所有工作室,同时专注进一步的并购动作。

去中心化的方式能够奏效,是因为这些工作室在被并购之前就已经在独立运营,Stillfront也尊重工作室的自主权。然而,有一个共同点让去中心化模式在Stillfront旗下工作室蓬勃发展:整个公司都有相同的商业模式。

在Stillfront的进化中,该团队专注于收购GaaS式免费游戏工作室,GaaS模式需要有四个紧密配合的团队:一个打造和运营游戏的团队、一个支持游戏的技术、一个让业务规模化的买量团队和一个保持玩家满意度的客户支持团队。这种结构在该集团的每一个免费游戏团队都存在,免费游戏如今是Stillfront最主流的商业模式,这种相似性带来了很大的优势。

专注卓越:专门的工作室尝试研发最佳的功能,在手游业务领域取得进展。更进一步,它能够在工作室层面带来品类熟练度,让集团人才成为顶尖人才。最终可以让整个集团的所有工作室分享经验和最佳做法,这在如今的手游市场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特别的品类创新和进化越来越多的从其他品类获得灵感。最终,给整个公司带来顶级的产品。

工作室之间的无缝合作:和上面提到的一样,由于所有工作室都基于同样的商业模式做游戏,方法论是相同的,最佳案例可以分享。德国工作室的团队也可以与佛罗里达州的工作室分享和讨论心得。用Jorgen的话说,“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合作,Slack渠道和其他不同区域的渠道,我们有一些叫做StillBase的东西,也就是共同知识库,比如,所有人都可以上线查看布加勒斯特员工的变现方法,或者立即与这个人联系,对话交流”。

让这一点更深化的是不同工作室之间的协同项目,Stillfront也在寻求跨工作室联合研发。该公司最近宣布Babil Games发布了Kixeye热门游戏《战争指挥官:野兽侵袭》的阿语版本,并且是Kixeye和Goodgame Studios联合发行。这就是三家工作室利用成功游戏做本地化产品,给集团创造更多价值的案例。

差异化的工作室文化:在被并购之后,Stillfront旗下工作室保留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身份。也就是说,该公司所有工作室都学会了共同的价值观和日程做事以及决策原则。每个工作室都可以打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文化,但同时追求实现更好的结果。这也在不同工作室之间创造了良性竞争,跨工作室学习则可以创造更好的文化,保留最优秀的人才,打造最佳的游戏。

为打造新游戏买时间:以上的特点可以让工作室在不被总部干扰的情况下打造新创意产品。即使如此,新想法也需要时间变成真正伟大的游戏,而时间在创意产业是必要的,尤其是游戏行业。而Stillfront充足的现金流为工作室提供了时间,也是去中心化结构中,总部需要为旗下工作室承担的主要责任。毕竟,收购的每一款游戏都不可能永久运营下去。

即使如此,去中心化模式也是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就是财务方面,因为增长主要依赖与新的、更大和更好的并购。因此,如果大额并购失败,比如糟糕的在线运营、新作扑街、或者文化冲突,都会对集团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尽管Stillfront的Stillbase能够降低风险,但更多的是需要在并购过程中更为严格精准的执行,一旦被并购,工作室就要在Stillfront旗下独立发挥作用。

第二个风险是和领导人才相关。如果被收购工作室的创始人决定离开,而领导层的人才不足,去中心化的结构就很难生存下去。为了激励创始人,Stillfront的股份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Stillfront如今已经公开上市,它的股份是即时流通的,并购双方都知道他们的协作可以带来更大收益。这也反应在Stillfront的并购结构中:大部分是现金或者股份支付,其余少数股份是被并购团队达到特定的息前利润之后才兑现。那么,如果创始人仍然要离开怎么办?通常来说工作室创始人卖掉公司之后就会另寻他路,所以在工作室内部培训未来领导者是更好的方式。

第三个风险与文化相关。从不同国家和文化收购工作室需要不断的推动,这样工作室能够更好的平衡自己的文化同时保持与Stillfront高度目标的一致性。去中心化结构文化的不利影响很明显,但Jorgen认为保持集团文化和独立工作室文化的平衡是Stillfront最重视的问题,也是需要持续努力。

他说,“工作室文化的差异有很多维度,这是件好事。如果你试图在约旦、阿曼、旧金山、维多利亚、加拿大、瑞典北部以及更多区域的工作室之间创造相同的文化,这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是不同的,我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长大,公司需要差异化,但是,如果我们找到一些共同点,保持开放和谦逊是很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些风险都会持续存在,但它们可能会随着Stillfront的不断成长而带来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Stillfront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在积极地降低风险,我们可以断定的是,该公司的去中心化方式截至目前的执行状况很好,它过去的成绩也是有力的证明。

Stillfront的未来

Stillfront的未来有着很明显的确定和不确定性,确定的是该公司的野心、长线思维、增长策略、去中心化结构和文化与知识共享方式。本质上来说,我们知道该公司的决策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决定的,这意味着Stillfront的未来可能取决于“更多相同,但更大、更快、更好和更多样化”的发展。

当然,其他一切都是未知的。了解该公司的战略,尤其是并购式增长模式无法让我们知道它的下一个收购目标是谁、在什么时候或者以什么方式。具体的游戏发行也是如此,很多细节都是未定的,即便是Stillfront的高管也不可能知道未来会变成怎样。

但这并不是坏事,只要机会一直存在,管理团队一直努力。当然,战略和竞争优势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我们没有太多讨论的内容。因为Stillfront目前还不具备很多传统的竞争优势(比如主流网络效应、强大的品牌或者低成本制作),但是,这家公司拥有很多微小的优势,具体来说,我们认为Stillfront将会继续追求的是:

1、自然增长将仍然很重要,但并购仍将是公司增长的主要手段;

2、Stillfront将继续追求品类、区域和规模的多元化,盈利能力和稳定的领导团队也同样重要;

3、该公司将继续以相对保守的现金、债务和股份混合方式收购工作室,但会根据具体并购目标而出现差异;

4、并购行为可能会更加频繁,就像我们在2020年看到的那样。尽管该公司持续寻求小额并购,但大规模收购频率仍会增加,最终成为改变公司增长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增加公司多样化的方式有很多,但想要找到性价比高的并购会越来越难。

5、即使整个公司仍保持去中心化结构,Stillfront也将提升不同工作室之间的经验分享方式;

6、在某个时间点,Stillfront还有可能放弃特定工作室,但短期内或许不会发生。

整体来说,Stillfront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这家公司的战略还可以持续很多年。游戏业很庞大,而Stillfront与巨头们相比,还比较小。

当然,这种增长模式也有风险,其一就是创意风险。如果旗下工作室无法继续创造优秀的游戏,那么这个业务模式就失效了。然而,考虑到该公司以往的表现,除非有比较大的变动,否则Stillfront面临的创意风险较小。

另一个风险就是财务风险。通过并购增长,本身就是在赌,Stillfront目前快速的成功主要是因为Jorgen和团队明智的资金配置,未来这种方式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们认为管理团队很勤奋,但随着并购额的持续增加,这将会给整个集团带来关键的影响。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假设Stillfront犯巨大的错误,但必须知道有这种风险。毕竟在游戏业历史上,有过不少并购增长的公司,因为大额并购失败而陷入困境。

考虑到持续的增长趋势,Stillfront有可能成为更大的游戏公司,尤其是在手游领域。该公司已经取得了非常惊人的进步,但其规模仍只有Zynga的一半,EA的十分之一。如果管理团队继续做明智的决策,那么它的市值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和很多游戏公司相比,Stillfront的做法都是非常独特的。它专注于高利润率、可持续收入和长寿命游戏的做法是明智的,团队在并购与整合方面的才能令人钦佩,至少目前为止都是很成功的。

但重要的是,Stillfront并不只是一个并购者,它在公司打造方面的做法是业内不常见的,其工作室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单个团队激励方式值得同行们学习。至少,从Stillfront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并非每个工作室都必须追求下一个大作,多样化和持续和盈利的做法,哪怕是每个游戏的盈利规模不大,仍然可以带来很可观的效益。

或许,Stillfront仍是一个被低估的行业黑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3/41225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