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for Good,会是游戏的未来吗?

GameLook报道/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来了,围绕着“Play for Good”这一主题,腾讯旗下近20款游戏和电竞赛事将联合推出一系列公益助力活动,号召玩家以多种游戏互动形式进行公益项目助力和公益科普,将公益精神播撒进亿万游戏玩家的内心。

与以往传统游戏做公益的视角相比,这一次,游戏与公益的融合度再次提升,让我们看到了游戏的另一种可能。

创新举措发挥技术优势,游戏正在成为公益的新载体

印象中,早期游戏公益更接近于“慈善马拉松”的形式。

19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波茨敦市的“金矿”街机厅中,5位玩家为募集善款连续玩了5天《小行星(Asteroids)》,这便是有记载最早的“游戏慈善马拉松”。

从那时起,暴雪、微软等欧美巨头,都在持续通过类似的游戏接力募捐、以及向慈善组织捐助等行为,投身于游戏公益中。显然,积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游戏,在公益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联合国就曾在《「玩游戏,救地球」影响力年度报告》中指出:“如果你拥有数百万的月度活跃用户,你的影响力会比自身减排更大。”

同样地,国内一些有实力的游戏厂商,也在引导玩家主动关注这一热门行为,并借游戏天然的流量优势,更好地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从游戏接力到资金募捐,不满足于此的国内公司也在尝试通过创新撬动更大的公益价值,比如同文物保护工作的结合。

作为数字时代的产物,游戏本身创造和留存虚拟世界的特性,使其与数字化文保工作天然高度契合。自身深厚的技术积淀,也使得不少厂商将游戏视作了与公益相结合的重要触点,让数字工具成为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手段。

例如此次99公益日,腾讯游戏便同长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以及受水灾影响的部分河南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合作。

不局限于以公益资金支持这些历史瑰宝的修缮保护,游戏还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激光扫描、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游戏领域的先进技术,在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展开全新探索。

一直以来,庞大的体量和险峻的地势,都让长城的实体修缮工作面临长期复杂的挑战,导致许多鲜为人知的段落至今仍未向公众揭开其神秘面纱。好在多年来,社会各界早已持续参与到长城的保护事业之中。

2014年起,腾讯也开始推动长城的实体保护和数据化采集,而此次启动的新一期计划还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一个人人都能随时随地参观的“长城数字博物馆”。

长城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不仅是腾讯在游戏领域多年数字技术积累的集中体现,更是数字化时代游戏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一次积极尝试。

要知道,此前文保工作重在对文物的归档和修复,如今已成为更加广泛的、面向普通公众的公益性数字文博工程。通过在虚拟世界完整复现万里长城的壮阔景象,将真实的人文历史与建筑美学变为大众可感知的数字资料。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连接,也让游戏技术创造出更大的公益价值。

这种积极尝试延续到了对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修复中。受到千年岁月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彩塑和壁画的永久保存和利用早已迫在眉睫,近年来也不乏将千年石窟艺术以数字化方式保存的趋势。

以腾讯为例,借助现状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及建模、洞窟数字化虚拟修复、洞窟数字复原成果展示等形式,腾讯不仅积极推动重要洞窟的数字化方案设计与实践,还使其应用场景从专业研究领域扩展到公众视野之中,让千年瑰宝得以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与传承。从当下延展到未来,让后世子孙也能感受到历史之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众对公益的理解大多还止步于捐款环节。而著名学者姚中秋指出,公益慈善的力量不在钱,而在人心。以满足玩家情感诉求为主要目标的游戏,对此更是感同身受。如今来看,借助最前沿技术的优势,游戏与数字公益的碰撞,既唤醒了年轻一代玩家的关注,引导他们加入到文物保护中来,也开启了公益实践的新范式。

数字时代催生新视角,游戏先行构建文化自信

年轻一代自发关注与加入,并逐渐成为公益践行的主体,其实早有预兆。

本质上说,公益即公共利益,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长期投入的事业。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改善,公益的确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关注,80、90后也不例外。但之前以媒体为主导的公益传播形式,在面对新世代时,也面临着新挑战。

比如敦煌研究院这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由于身份与工作的严肃性,难免与大众存在距离感。传统公益模式下,难免存在传播力度不足、项目不为人知的难点,亟需努力寻求传承与保护的新形态。

而在年轻人齐聚的游戏圈,与游戏合作开启数字化传承新途径,逐渐成为近年来传统公益保护项目创新的一大趋势。“游戏+公益”的探索之路也日趋开阔。

以腾讯合作项目为例,在有关“游戏+公益”上的探索并不止局限于99公益日的相关项目,如何在数字文保和文化自信构建中最大化发挥游戏的价值?腾讯已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去年,贵州省文旅厅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数字化平台弘扬地域文化、助力地方脱贫。随后《QQ飞车》推出了新文创“飞跃华夏”计划,贵州正是该计划的首站。双方合作不仅在游戏内打造了带有苗族文化特色的赛车手服饰,还设计了融合贵州独有科技风貌和人文景观的两条赛道,上线首周的跑图就突破3.1亿人次,同比提升89%。

亮眼数字的背后,是腾讯对如何在成熟商业游戏中践行公益、推动文化自信构建的深刻思考与积极行动。

借助游戏内数字化创新演绎,充分调动玩家对特色游戏内容的认知、和年轻群体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传统与前沿的融合,既让中华文化在虚拟数字世界中得以留存和传承,又通过庞大的用户规模将文化自信根植于每一位玩家内心之中。

不光是成熟商业游戏,公益游戏的开发同样是当下游戏圈的新风尚,吸引越来越多厂商加入,尝试以不同的方式丰富游戏社会价值的探索。

GameLook记忆中,业内早已推出《画境长恨歌》《佳期》《子曰诗云》《故宫:口袋宫匠》等多款人气产品。而在今年腾讯游戏发布会上,出现了一款颇具风格的《雁丘陵》。

游戏内,玩家将置身于古代建筑,通过地图探索、趣味解谜等方式完成逃脱。在此过程中,将逐步学习到文物故事、考古学等历史知识,以及投壶、汝窑等非遗文化。

显然,基于这一系列在数字时代的全新探索,游戏正一步步通过多元场景应用承载文化与社会功能,并衍生出更多社会价值。依托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未来,我们也期待游戏充分开放和发挥自身的技术能力,更加深入地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助力文物科普教育,引导大众增强文化自信。

连接更多社会议题,让游戏成为超级数字场景

“业界惯于将当代的游戏称为‘第九艺术’,它有着文学的叙事、美术的画面、音乐的声效、影视的跃动,同时还具有极其强大的交互性和沉浸感”,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如是说。

但随着游戏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游戏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游戏正面临着全新的定义。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曾用“超级数字场景”来诠释当下游戏的意义。“数字”意味着技术驱动;“场景”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产业之间的连接;而“超级”则体现了连接的张力,它会充满想象力,伴随着技术与思维的进步,不断发生突破性的创新。

在超级数字场景的语境之下,我们看到了此次99公益日中游戏与公益创新结合的更深层意义。

游戏本身就是先进数字技术驱动下的产物,因而其在助力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具有认知和实践的作用,游戏积极参与文物数字化保护就是最好佐证。

而在文物修缮与治理、文物数字化保护、传统文化活化演绎等众多方面,游戏逐渐展现出更多元的应用价值,以技术手段成功实现玩家与玩家、玩家与社会、游戏产业与公益事业的连接,进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进一步迈向“超级数字场景”的伟大构想。

不仅如此,“游戏+公益”的延伸探索其实也为游戏连接更多社会议题奠定了基础:通过一系列线上延展至线下的积极举措,游戏正打破次元壁、让虚拟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更广泛地服务于公共利益与社会福祉,创造更多可能。

具体表现为,游戏正努力接纳热门社会议题、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例如关注视障人士、偏远地区儿童教育、航天科普等方面。

上个月,首届中国游戏创新大赛上,《我的卫星》首次将中国航天科技以科普手游方式向大众展现,积极实践航天科普社会价值,因此拿下了“最佳创新社会价值功能奖”。

而早些时候,山村儿童上学为主题的《灯山行动》,模拟了江西省遂川县山娃娃的上学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是通过游戏的传播,“灯山行动”成功在今年募资245万为山区修建路灯,照亮了现实中孩子们的登山之路。

模拟视障人士视角的《见》也曾一度出圈,向公众诉说了社会对盲人的不友好,阐明了社会公共设施考虑不足、人们重视程度不够等困扰视障者外出的因素,唤醒更多人对视障人群的理解与关注。

此前的更多的功能游戏,例如《榫卯》《折扇》《纸境奇缘》《欧氏几何》,都涉及到了传统文化、理工锻炼、科学三大领域知识普及。

今年6月,腾讯与新华社联合打造了专门面向航天主题和场景研发的数字记者“小诤”,该数字航天员采用了腾讯游戏旗下NExT Studios的制作管线和实时渲染技术。超写实虚拟数字人外形更接近真人,相较于传统二次元虚拟偶像,对AI图形、绑定动捕、实时交互等技术的要求更高。

这些在游戏领域已有一定积累和应用的技术,今后或将可以在更多不同领域创造出全新价值,通过构筑更为真实的虚拟世界,承载人类对未来的更多想象。

随着“Play for Good”等公益行动的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游戏正在为新时代公益带来更多可能性与切入口,而未来游戏与公益还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也值得我们的更多期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9/45344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