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汉语不会说,拳头美术师:道家思想是游戏美术“终极武器”!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在游戏美术当中,特效(Visual effects)是决定视觉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过,特效美术师(VFX Artist)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物体做特效的时候,应该更注重细节还是更看重可信度(对的感觉)?

在此前的GDC演讲中,拳头游戏(Riot Games)高级特效美术师Jeremy Griffith给出了他的答案,并且讲述了中国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特效动画制作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GameLook听译的完整内容:

Jeremy Griffith:

我是Jeremy Griffith,从事游戏特效设计已经10多年了。曾经做过3A射击游戏,比如《生化奇兵无限》、《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此外,我还做过很多的小游戏,接过不少外包工作,自己发行过多款(单人研发的)产品,比如《Flippy Cups》,现在是拳头游戏的高级特效美术师。

游戏特效动画设计的矛盾

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围绕我们做特效动画里的一个常见问题: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想要做到尽肯能捕捉自然现象的真实表面,还是要做到概念更模糊的可信度?我认为这两种意见的本质是,我们要注重细节还是潜在的能量?

这是特效动画领域一直都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游戏领域。

比如这张图,它可以是云或者烟,每一个部分都清楚地展示了能量的流动方向。

可是,如果我们旋转一下,就完全违背了能量流动的规律。所以今天的内容主要是讲,我如何用树叶做出了火的特效。但在此之前,我想要先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是行得通的。

我认为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与道家思想有关,这种复杂的哲学思想来自数千年前的中国。道家思想的基础理念是,万物之间都有着深度的关联。实际上,这种结构组织原理、或者变化过程就是道。

所以今天我们要做的是追踪道家思想与世界艺术历史的关系,以及道家思想对游戏特效设计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帮助。

我的经历比较复杂,也比较奇怪,我大学的专业是比较哲学(comparative philosophy),并且特别聚焦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思想。但首先要声明的是,我连一句汉语都不会。

1)只有细节而没有能量流动

即便是在静态美术中,细节与能量的争论也是存在的。其中一个案例就是只要细节而不注重能量流动。

这是约翰·辛格尔顿·科普利的名画《沃特森与鲨鱼(Watson and the Shark)》,这幅画很出色,构图、角色描绘以及故事表现都很好,但作为特效美术师,我却对画中的水有点意见。

它描绘了足够的细节,视觉效果也很不错,但怎么看都有点不真实,因为从水流来看,画中的沃特森不像是被鲨鱼攻击,而更像是自己流到鲨鱼嘴边的。

换句话说,画中的水流根本没有和其他元素互动,看到这个细节我很难过。

2)没有细节的能量流动

与上述案例完全相反的是只注重能量流动而没有细节。

这是明代一个不知名画家的作品,画的是长江千里水流场景,展示的是水流的自然逻辑,包括水与周围物体的互动。这位画家专注于能量流动而完全忽略了细节,但我却觉得这样的效果非常有吸引力。

如果要深刻理解水流之势,南宋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是最好参照物。

我们可以从这些画作看出,画家很少做细节描绘,每一笔都聚焦于捕捉水流的逻辑以及它所带来的形状。

那么,为何这些画作如此简单,但我却认为它们比写实的《沃特森与鲨鱼》更为成功呢?它们没有那么复杂的空间感、光线,更没有照片级的细节,当然,这些古画毕竟只是山水画。

作为特效美术师,这幅画是最吸引我的一个。

我认为注重能量流动的中国古画师真正掌握了水流的深度逻辑,并且用画笔表现了出来。虽然细节与能量的争论由来已久,但从特效层面来说,把动态考虑在内,错误的细节比没有细节还要糟糕,我把它们称之为“错误的形状”。

再回到我们开始所说的那个云图片,每个细节都能展示能量的流向动态,但是,当我们旋转之后,就会出现根本的错误。

什么是道家思想?

我们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这样做感觉对吗?但本质上来说,我们想要知道的是,这里的能量流动正确吗?我们是否违反了最基本的深层逻辑?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掌握了能量流动的规律?我想说,这和道家思想有关,由于这个哲学理念特别复杂,所以没办法细说。

道的本质是自然而然(即道法自然),它指的是自然的、自发的、未受破坏的。道既是万物的规律,又是每个个体自然的方式。

道家认为万物都相互关联,万物之间没有边界,按照我的说法,就是令人陶醉的无底洞,指的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对其他事物都是开放的、可互动的。

《道德经》第62章里说,“道者,万物之奥。”

这一点在自然界是得到验证的,很多不相关的东西之间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关联,我认为这是认识世界正确的方式,而不是将所有事物都分开来看。

道家主要的思想是不干涉,或者说“无为”,意思是按照道的方式行事,而非人为施加影响。

《道德经》第64章对此有更完美的解释:“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意思是: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想要控制的反而会失去。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不想着控制什么也就不会失去什么。

就像我们刚开始举例的那片云,旋转之后得到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旋转这个动作不符合无为精神。

总的来说,无为指的是能够看到事物之间的深层联系,并且顺应这种关系而做事情。

无为思想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庄子》里的寓言“庖丁解牛”,它讲的是一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厨师宰牛的手法非常高超,下刀之后,数分钟内就见牛身上骨肉分开,如泥土散落。

梁惠王问庖丁如何做到这样高超的技艺,庖丁回答说,“这不是我的技巧有多么精绝,我只是依道而为,当我首次宰牛的时候,只是看到了眼前表面的一整头牛,三年之后,我看到的就不再是整头牛(而是牛的肌理结构),所以再宰牛的时候就不用眼看着整头牛,只要顺着肌理结构下刀,就轻而易举了。”

也就是说,庖丁学会了观察事物之间的深度关联,他用道的方式来做解牛这份工作。这是牛之道,但我们也可以将它拓展到美学之道。想要成为一个道家美术师,你要将目标方式内在化,这样才能做到无为。

如果要用无为的方式作画,就要让事物遵循自然规律,让其中的“道”真正彰显出来,而不是按照你的意愿,增加多余或者错误的细节。

在画《水图》的时候,马远很明显掌握了无为的精髓。

道家思想、无为等理念最好的代表或许就是“文人之石”,你可以在桌面上、公园里甚至古画(米芾拜石)当中看到这样的盛景。

道家思想与特效动画的关系

讲了这么多,可能会有人问,道家思想到底与特效动画有什么关系?

与“文人之石”一样,世界上所有的静态结构都是能量流动的记录,树叶代表的就是树叶成长的能量流动,或者说是树叶之道,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它呢?

我个人觉得树叶的形状与火焰有深度联系。比如上面的树叶图片,去掉了大量的细节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它背后的能量流动本质。

然后我们增加动态和其他图层,加入内部逻辑,覆盖之后,就会得到火焰的内部逻辑,也就是热量与燃料的能量流动。

随后我们为火焰轮廓增加不透明度,用以上步骤进行颜色蒙版,再增加颜色,就可以得到火焰燃烧的效果。

这就是我用树叶作出火焰效果着色器的过程,因为我坚信树叶的形式与火焰有着深层联系。

然而,如果我们把火焰效果倾斜,做出来的感觉一样是错的。所以做特效动画的时候,我们最先考虑的不应该是做很多sprite,而是为这些能量做通道网格,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灵活,如果投入时间,你可以做出任何情况下的真实特效。

因此整体的方法是,先将细节去掉、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再慢慢按照能量流动的“道”增加需要的细节。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偶然成功的,实际上是因为在自然界看似分散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深层关联。

比如吸水毛巾、泳池底部的纹路设计以及碎裂的土地,都有着内在联系。

实际上,我们已经将它用在了噪声纹理中,Ryan Brucks还在他的博客中谈到了如何在UE4充分利用噪声纹理打造碎裂的土地(Voronoi模型)。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voronoi模型应用是在特定的水场景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水流图。

我认为马远的十二水图与Voronoi模型做出来的水流效果形状不谋而合。

个人心得是,聚焦于能量流动而不是细节,用这些能量流动来打造更好的细节,这样做可以在很多的美术方向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帮助。

依赖反射比、透明度这样的表面细节是不灵活的,无为的方式之所以可行,是因为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是按照能量流动的方式存在内在联系。不过作为美术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掌握艺术之道呢?

对我来说,首先要对规律感兴趣。这些规律实际上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案例,比如我收藏的这些贝壳,这些就是我的“文人之石”。

但我认为更好的“悟道”方式是走出去融入世界,试着去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你自己的参照物。

这是我随意找到的voronoi噪声纹理参照物,玻璃杯里残留的啤酒泡泡,希望你们可以看到这些啤酒泡泡与马远画作当中的相似之处。

总结

作为特效美术师,如果你不得不在可信的能量流动与写实细节之间做选择,我认为前者是毫无疑问的正确选项。

如果有了正确的能量流向,增加细节就会很容易;如果先注重细节,随后想要增加能量流向就很困难。另外,世界万物之间都有内在联系,道家思想里的有些东西是真实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普遍联系做出真实可行的动态细节。

最后想说一个道家思想,就是《庄子》里的“逍遥游”,它的核心思想是,只有忘却物我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当你苦恼于截止日期前无法完成美术工作的时候,可以尝试“逍遥游”,忘掉截止日期、走出去,或许就能找到你要的参照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9/45403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