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带头分享制作秘籍,被游戏业碾压式抢人的影视圈有骨气!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前有单月十亿流水的《剑与远征》,后有通杀全球年收入超百亿的《原神》,在两大爆款的冲击下,在创造高收入、高工业化产品的诱惑下,游戏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在2021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快,整个国内游戏业开启碾压式抢人、疯狂立项,而游戏业的动作直接影响到了隔壁影视圈。

当时,国内影视特效公司MORE VFX创始人兼CEO徐建在朋友圈“诉苦”。称“因游戏行业碾压式的人才掠夺,电影视效行业正面临未来一年之内就无人可用的尴尬境遇”,并自嘲“实在不行改行卖串”。徐建所面临的窘境、是前两年很多国内特效公司境遇的缩影,此前Gamelook曾做过游戏圈抢影视圈人才的专题报道、引发热议。

令人欣慰的是,时隔两年,徐建的MORE VFX不仅没有走向烧烤摊,反倒参与到了《流浪地球2》电影的特效制作中、这也是这家特效公司第二次参与流浪地球电影的特效制作,MORE VFX成为了这部中国史诗级科幻电影成功背后的万千幕后英雄的一员。

众所周知,票房近40亿的《流浪地球2》之所以大获成功,离不开四处化缘,也要身体力行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导演郭帆,其也被视作中国版“乔治·卢卡斯”。

诚然,郭帆对于国内电影工业化的探索精神已经令人动容。但更让人意外的是,郭帆团队近期就在微博上,直接将花费数亿成本拍摄积累下的宝贵(踩坑)经验公开无私分享。此举不仅可贵,更令人尊敬和感动。

《流浪地球2》摄影指导刘寅微博

专业“秘籍”人手一份,网友:看不懂,但我大为震撼

3月1日,《流浪地球2》摄影指导刘寅在微博分享了《流浪地球2|的摄影拍摄、监看、现场调色、DIT以及后期DI全流程回顾》。

为了完成这个重工业化电影的制作,他们以专业严谨的科学和逻辑共同建立了一个制作流程。包括现场调色,现场QtakeHDx8视频管理与分配、数据的备份与处理,拍摄结束后素材和调色信息的整理,以及与视效公司的素材对接和预调色,成片的调色工作,甚至连不同版本的物料输出均有涉及。

来源:微博@刘寅–Michael

几日前,刘寅还公布了“《流浪地球2》前期摄影技术手册”,郭帆也转发了该微博。但其实,不止是他们,参与电影制作的多个团队都在对外分享,让这样宝贵的技术方式和工作流程被更多人知晓。

当然,《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巨制,不光需要国内创作者的努力,更是全球性团队共同协作的成果。

电影中出现的不少海外取景,均由剧组与海外团队远程合作完成的。根据负责搭建和执行的SJWORKS团队分享,这主要运用了云直播、云数据传输的两个云技术组合实现。

例如,在纽约时代广场的拍摄现场,NYC小组会将Qtake采集到的Proxy代理文件通过高速5G网络批量传输,到部署在东方影都数据中心的影视驻地云COPRA云服务器中。然后在青岛的机房以100MB/s的速度拉满下载峰值,第一时间向剧组转交素材。

美国纽约-青岛拍摄直播推流和数据传输的流程图(来源:SJWORKS三界影业)

与此同时,“最惨”特效公司老板徐建,作为《流浪地球2》视效总监在知乎进行了分享。

不同于作为甲方的游戏公司,影视特效团队多是乙方公司。面对反复调整的需求、尤其是镜头要大量修改的科幻大片,往往由自己承担成本。徐建也坦言,《流浪地球2》的工作量“说是我司这几年操作过的大项目总和可能也不为过”。尽管如此艰难,他们依旧愿意沉下心来和郭帆一起完成拍摄。

在他的分享中,除了提到统一视效标准和制片管理的重要性外,还介绍了影片中让吴京和刘德华重返青春的“De-aging ”数字换龄技术。

经过几番技术测试,他们选择了相对省时、省力、省钱的基于Deepfake二次开发的方案——使用目标演员的海量素材训练人工智能,然后替换拍摄素材。同时由于郭帆希望不止还原演员年轻时的样貌,还要呈现观众脑海里他们的年轻姿态。导致AI只能完成三成到七成工作,剩下的依旧需要艺术家手动调节。

来源:徐建《<流浪地球 2>幕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制作难题?》

来自专业人士分享的一连串“秘籍”,自然令一众“看不懂、但大为震撼”的吃瓜网友相当惊讶。虽然这并非面向一般大众的技术分享,但“流浪地球式分享”行为还是获得了大量网友的支持和点赞。

甚至面对来自网友各种技术方面的好奇,以刘寅为代表的电影团队也会耐心地答疑解惑。

艰难的工业化,是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强大必须建立的核心竞争力

以普通影视观众的视角,面对《流浪地球2》这样的科幻大片,只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震撼,感慨场景与视效的细腻。但其实,想要实现这样的效果,背后往往需要相当多的复杂技术支撑。

正如制作团队的分享,《流浪地球2》的拍摄需要横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冰岛和法国4个国家。即使是在手机直播已经相当成熟的当下,由于电影摄影机有专业的视频输出格式和接口制式,且现场拍摄需要录音、特效、现场调色、灯光、移动等多个工种协作,不得不用上云直播和云数据传输的云技术组合。

不仅如此,刘寅在分享中透露,《流浪地球2》全部拍摄的数据达到了中国电影史的巅峰:超1.37PB,单日数据超过30TB。

要知道,大部分玩家的电脑硬盘才1TB左右,而1PB则是相当于1024TB,这就意味着需要几千个普通硬盘才能装完整部电影的拍摄素材。而这样恐怖的素材量还只是原始素材,剪辑、调色、特效镜头制作等更多复杂的工作流还没有开始。

显然,高额制作成本的电影,不仅需要相当复杂的设备,光是存储就要极高算力,流程中更是不乏5G、云计算存储等高新技术的融合。换而言之,要想产出这类影片,必然离不开一个相当高效成熟的生产流程。

如今,面对以电影、游戏为代表的全球标志性文化产业,影迷和玩家的要求越来越高。讲好故事只是门槛,没有复杂技术和成熟工作流的支持,无法打造具备高竞争力的视效大片和高品质游戏。

同样地,今年2月的游戏产业年会上,“游戏制作工业化升级”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站在玩家视角,工业化可能意味着超写实画质、更大的投入、更成熟的玩法机制。但对于开发团队而言,这往往还涉及项目管理、软件管理、定制化流程的构建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紫龙上海CTO王琦曾提到,工业化开发,需要开发过程管理的数据化和工具链,以及制作工艺流程环境下的数据化和工具,来使效率和交付质量得到一个合理的提升。例如,利用微软的Project这类项目管理软件,来规范开发过程。

腾讯光子工作室群TA Pipeline负责人刘纯一则透露,光子会利用定制化工具确保工业化标准下的品质统一,像是内部自研的工具架LightBox,即一个内容协作开发以及工具分发的平台。

而字节跳动研发工程师徐国梁认为,在设计开发流程中,开发者不能光考虑数据怎么流通、软件之间怎么打通。更多要考虑协作,尤其是跨地区、跨多个公司的情况,多个工作室的协作、部门之间的协作。

显而易见,以游戏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如今想要达到更高品质,必然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人力、技术投入,且离不开复杂成熟的生产流程。玩家简简单单的几句反馈,背后可能要几十、上百人的协作配合。

文化产业崛起,更需要全行业勠力同心

归根结底,郭帆和《流浪地球》只是个例,依旧没有改变中国科幻电影整体羸弱的现状。

过去几年,刘慈欣以一人之力改写了中国科幻在世界的地位,由此影响了影视、游戏行业,如散爆网络研发的《流浪地球》手游已开启预约。但无论科幻游戏还是影视,想要真正实现兴旺,都不能只靠单个项目的成功。

尤其是国产科幻电影,所谓的“打开大门”,明显需要更多“郭帆”和“流浪地球”的出现。

当然,想要诞生另一个科幻大片系列,既需要投资者相信中国创作者的实力,更需要技术和制作流程上的传承。

目前郭帆团队无私分享的行为,让外界不禁为其鼓掌的同时,也令人担忧:未来能否出现下一个数亿投资的科幻电影,以及愿意主动分享专业内容的团队,继续接棒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传承。

游戏行业也是相似的:一款王牌游戏的出现,离不开一系列复杂技术、项目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但好在,相比窘迫的影视行业,由于单款游戏收入天花板较高,相对富裕的游戏公司可以负担更多事情。

可以看见,越来越多头部企业不乏行业责任心,多年来连续举办如N.GAME网易游戏开发者峰会、TGDC腾讯游戏开发者大会等业内活动,主动分享内部新兴技术、交流开发经验,带动整个行业共同前进。

不过,技术只是推动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更需要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全行业上下一心的团结。

必须承认,国产科幻电影的全面崛起,不能只有一部《流浪地球》,国产游戏出海,也不能只靠《原神》。想要打破这个僵局,离不开强大工业化水平的助力,而这无疑需要未来影视、游戏行业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3/03/51170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