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A股:业绩波动大游戏公司集体被问询,又痛失百倍增长米哈游

许多优质公司无缘资本市场,这对游戏公司或许福祸相依,但对投资者而言必然是一种损失。

图片来源:Pexels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随着时间来到6月,2023年行至近半,年报季也度过尾声,但其影响却并未结束。

包括世纪华通、汤姆猫、冰川网络等数十家上市游戏公司收到来自交易所的问询函,涉及问题包括商誉减值、业绩下滑,以及股价异常波动等。

2022年是全球游戏行业的小年,受疫情、经济波动、版号以及存量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658.84亿元、同比下降10.33%。表现到具体的游戏公司,则是营收和净利润的缩水,进而引发了股价的波动。

在A股一大批上市游戏公司收到问询函、被嫌弃业绩波动大的时候,近期米哈游披露的爆表业绩却不禁让人艳羡、尤其是2017年米哈游还提交过A股上市申请,但米哈游等待近四年未批准上市、导致A股痛失了百倍增长“游戏茅”米哈游。

搞笑的是,今年开年后又迎来了版号常态化发放、AI概念加持,游戏公司股价飙升,A股就是这么魔幻。

并非针对游戏业,主要关注业绩“变脸”、“财务洗澡”

据统计,截至5月23日,沪深交易所共发布超过270封年报问询函,其中涉及上市游戏公司数量为15封。

界面新闻援引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观点指出,交易所问询监管是“落实一线监管职责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全面注册制时代强调信息披露的应有之义”。可见,针对2022年年报的问询函高发,并非针对游戏行业,而是为了更好地监督资本市场有序发展,同时也能看到监管越来越懂游戏行业。

事实上,根据此前GameLook的报道,今年一季度有日媒在统计了37家日本手游企业2023Q1业绩后发现,有超过一半(19家)的厂商出现销售额下滑,17家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可见游戏行情受挫并非中国市场独有,市场起伏也是常态。而GameLook曾统计中国上市游戏公司2022年报发现,41家企业中也有过半的27家利润下滑、15家亏损。

与大趋势一致,此次游戏公司收到的问询函主要关注内容是业绩“变脸”、资产减值、审计意见“非标”、部分财务指标异常、内部控制瑕疵和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其中,是否有借助资产减值计提实现“财务大洗澡”的情形,更成为监管关注的焦点。

如世纪华通就在年报公布后的5月10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第一个问题便是问到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54.28 亿元”的问题,深交所要求世纪华通从包括但不限于减值依据、评估方法和过程、关键假设及关键参数等方面,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商誉减值准备计提金额是否审慎、合理。

收函后世纪华通表现出了十分重视且审慎的态度,一度宣布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大”,为保证回复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经向深交所申请延期回复问询函。

到5月29日,世纪华通才发布了一份长达103页的报告,报告中,世纪华通除了从大环境、公司董事会改组等原因分析,也公布了盛趣、点点互动业绩情况,以及多款产品的流水以佐证计提商誉的合理性。

此外,被问询的游戏公司还有同样计提商誉的凯撒文化、天舟文化、中青宝等。少有的是,冰川网络是所有收函企业中,唯一一家因业绩大幅增长导致股价波动过大而被问询的游戏公司。

A股痛失百倍增长“游戏茅”米哈游,错过乐元素

在近300家收函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寥寥无几,且9成公司市值不足100亿元,而收函的游戏公司中市值最高的超过500亿元,最低的不足10亿。

股市讲究龙头股带头效应,港股有腾讯、网易,A股一直缺乏业绩亮眼、真正能够带动整个市场的龙头股。但事实上,A股市场曾几度有机会拥有自己的龙头,如曾在2017年3月提交上市申请并公布招股书的米哈游。

近日,《光明日报》刊登“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专题报道,披露2022年米哈游营收273.40亿元,净利润161.45亿元。米哈游与完美世界也是唯二上榜的游戏企业。

而按照273.40亿营收、161.45亿元净利润和374.02亿元净资产计算,米哈游已经是继腾讯、网易后的中国第三大游戏公司。若按照Sensor Tower发布的2023年5月发行商收入排名,米哈游的名次甚至能进一步提升至第二名。

而根据2017年提交的招股书,2015年时米哈游营收为1.74亿元人民币、当年净利润为1.27亿元。换言之,7年间米哈游营收暴增约200倍。

遗憾的是,在《原神》上市前夕,等待上市申请审批长达3年半的米哈游于2020年9月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如果当年提交招股书后成功A股上市,米哈游也有望成为一家市值数千亿的A股市值最高的游戏企业、也会让广大A股股民和投资者真正体验一把“游戏茅”的百倍增长回报,但没有如果。

当然,米哈游不是让股民和游戏业同行唯一拍断大腿为之惋惜的游戏企业。

《开心消消乐》研发商乐元素也在2017年提交了A股上市申请的招股书,并于2018年进行了一次更新,彼时《开心消消乐》就以休闲游戏的身份达成了月均流水近2亿的成绩。

依据招股书,乐元素2015年营收11.19亿元、净利润3.35亿元。到了2022年,GameLook预估乐元素年流水约在40亿左右,今年4月仍保持着4亿以上的月流水。从结果上上,乐元素这几年的营收增幅虽然不及米哈游恐怖,但胜在稳健增长,如果当年能在A股上市,业绩也能超过一众上市游戏公司。

实际上,近日上市在即的公司智翔金泰,就因2022年营收47.25亿元、亏损5.764亿元,2023年中报预计亏损3.9亿元的业绩,被投资者戏称为股民变风投公司。

相比过会成功的智翔金泰,米哈游和乐元素含金量有多高?

游戏公司借壳上市的痛,被当作“提款机”

尽管从未明确游戏公司在A股独立上市无门,但近些年游戏公司A股上市之路并不顺遂也是事实。实际上,最后一家非借壳独立上市的游戏厂商,还要追溯到2017年1月上市的吉比特。换句话说,已经有6年时间没有一家游戏公司成功在A股独立上市。

游戏公司上市波折重重,与行业属于文化产业,以及肩负未成年人保护职责,且一直处于强监管环境相关。早在2016年就有传言证监会叫停游戏等四个行业的跨界定增,尽管彼时证监会表态政策无变化,但2019年证监会也明确指出再融资业务募集资金“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原则上不得跨界投资影视或游戏。”

到2022年,深交所还提出创业板发行人再融资若涉及游戏,应注意征求相关主管部门意见、相关业务是否做好内容审核如未成年人防沉迷、是否存在跨界投资游戏三大情形。

这期间,包括米哈游、乐元素、柠檬微趣等在排队IPO过程中的近10家游戏企业,因无法忍受漫长的等待纷纷或停止、或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因此,许多游戏公司都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登陆A股,或干脆转战港股IPO。A股方面,比如通过类借壳的方式上市,包括巨人、完美、游族、恺英、三七等,以及跨界并购成为游戏概念股的有世纪华通、汤姆猫、姚记科技等。

借壳上市本质是搭伙过日子,也因此往往游戏企业在资本市场会吃上“夹生饭”,壳公司股东对于游戏业务认同度可能并不如游戏企业原有管理层,容易导致持续不断的减持事件,持续打击游戏公司股价稳定性。

比较典型的是三七互娱,2023年三七就发布公告表示,收到公司5%以上股东吴绪顺、吴卫红、吴卫东(“吴氏家族”)的《关于减持情况的告知函》,自2022年1月19日起至2023年1月18日止,吴氏家族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了2372.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7%。

实际上,“吴氏家族”大笔减持三七股份已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早自2018年就已开始,并一路从实控人减持到了大股东,甚至还在2020年因未信披和限制期内买卖证券的违法行为,被证监局罚款430万。由于持续不断的减持,以及之后三七持续对游戏企业的并购和回购股份,“吴氏家族”持股比例也从2015年的超过30%,降至了2023年1月的5.84%。

相对比较幸运的完美早年上市,免却了上述诸多烦恼。但无论如何,游戏公司上市难,最终导致A股市场缺少足够数量的优质游戏公司,6年的市场变化,也让许多优质公司无缘资本市场,这对游戏公司或许福祸相依,但对A股投资者而言必然是一种损失。

这是游戏行业的无奈,但随着A股注册制的到来,未来这种无奈可能会减少一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3/06/52092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