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CEO承认“漫威超级英雄表现不佳”,给游戏业怎样的启示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最近刚刚续约两年的迪士尼的CEO Bob Iger接受了CNBC的采访。其中如何掌舵公司、将迪士尼拖出债务的泥潭自然是访谈的重点。

今年4月的数据显示,目前迪士尼的总债务高达485亿美元。

除了裁员、削减支出等降本增效手段以及有可能拆分、出售ABC以及旗下有线电视频道以缓解公司债务压力,Bob Iger也谈到了如何在内容方面为自家的内容及流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用户。

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提高观众对迪士尼电影,比如MCU系列的新鲜感。

图片来源:迪士尼媒体中心

这一切还要从流媒体Disney+说起。

受疫情等影响,根据the-numbers.com的数据,和全球电影行业一样,迪士尼也遭受了重创,在线下电影市场的份额在2022年骤跌至2015年以前的水平。

不过随着各地区疫情隔离政策陆续解除,商业片回归线下影院后,迪士尼最具代表性的漫威系列、皮克斯动画系列却迎来了接连失利。

就比如《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该电影全球票房不足5亿美元,《巴斯光年》和《疯狂元素城》的票房成绩也都纷纷以“失败告终”。

成本超两亿美元的《疯狂元素城》全球票房刚满三亿美元

对此,Bob Iger将矛头指向了自家的流媒体服务Disney+,其中漫威系列近年来在大荧幕上的平平表现,被归因为漫威工作室在“Disney+上的内容产量增加”。

“最近几年,他们(漫威)不仅增加了电影产量,而且制作了许多电视剧,坦率地说,这稀释了IP的焦点和关注度。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而皮克斯动画的票房失利,则是因为此前皮克斯动画电影连续三部直接上线了Disney+,“我认为这可能让观众产生了一种期望,他们最终会在流媒体上播出,而且可能很快,所以观众不选择在线下观影”。

“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来说,当他们知道可以等待并且电影会在流媒体平台上映时,去电影院的费用会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导致迪士尼内容失利的Disney+上季度订阅用户量减少了450万。

IP系列新内容在精不在多

如果仅论迪士尼的电影,作为一名观众,笔者不完全认同Bob Iger的这种“Disney+改变了观众,继而导致电影商业表现不佳”的托辞。

但从近年来,文娱行业都十分乐于讨论的IP运营的角度来看,“大量新内容会稀释IP的焦点和关注度”这一结论,GameLook觉得游戏行业其实是可以学习的。

游戏行业并非没有IP化运营,即便一年一部,商业表现上也相当亮眼的产品,就比如FPS品类中的年番大作《使命召唤》系列,每部的销量都在千万套以上。

但《使命召唤》系列只是个例,更多的IP游戏,往往主打以量取胜,特别是小说、影视等非游戏原生的IP改编作品。

以星球大战为例,迪士尼就将该IP授权给了Zynga、育碧、EA等多家游戏公司同时开发新产品,试图覆盖手游、PC、主机等全平台。

而IP游戏以量取胜,一方面正如Bob Iger所说的,会分散、稀释粉丝和普通玩家对系列作品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当下服务型游戏长线运营的大趋势。

比如国内一众钟爱授权游戏公司、MMO产品的仙侠、武侠IP。对于粉丝而言,一款又一款游戏的接连上线,并不算什么坏事,但对于游戏公司而言,这意味着自己能够得到的玩家,是不完整的。

毕竟可能下个月、甚至下周就有技术、画面更好的产品上线。对于网游的普通玩家而言,重新养号可能还是小事,但随着新游戏,玩家在老游戏中耗费精力、时间培养的社交关系可能也岌岌可危。

综合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少玩家自然会限制自己在游戏中的时间、资源投入。

早在去年,《使命召唤》也传出过将取消一年一发售的策略,以“挽回该系列的命运”。虽然这一传言不一定属实,但其实也侧面说明了,即便是头部游戏IP,高质量的内容才是立身之本。

这种高质量的内容更新不只是画面和技术等的进步,往往也要求游戏公司思考,这些续作、新的内容更新能否为IP带来新的变化、新的变化能否为IP的下一步发展开拓成长空间等。

目前游戏行业在这一方面做得不错的产品也很多,就比如前不久刚刚发布新作的《塞尔达》,作为一款最早1986年发布的游戏,能够在近40年后依旧火爆,游戏每一部正传高质量的更新是根本原因。

类似的还有《英雄联盟》,包括“云顶之弈”、“双城之战”等一系列重磅衍生内容,都为“英雄联盟”IP的世界观、产品形态等,带来了正向的变化。

总而言之,游戏公司在经营游戏IP时,与其跟随行业潮流,强行为IP开枝散叶,不如更多的需要思考有没有出续作、新内容的必要,然后决定是否需要长线运营一款IP产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3/07/5235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