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的12年:从玩家中来,到玩家中去

GameLook报道/一年一度的LPL夏季赛总决赛和2023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资格赛完美落幕,熟悉《英雄联盟》的玩家都知道,每年这个时候也是《英雄联盟》的周年庆典,是属于所有玩家的“节日”。

《英雄联盟》诞生于2009年,但对于大部分国服玩家来说,游戏第一次进入视野其实是在2011年,今年是国服诞生的第12年。对于任何一款游戏而言,能在玩家的簇拥下走过12年时间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经历国内游戏行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后,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更加难能可贵。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疑问:《英雄联盟》凭什么还能持续迸发新的能量?许多人会说是因为不断革新的玩法、内容、生态等,毕竟《英雄联盟》每年都会在这方面整出不少耳目一新的活儿,比如今年周年庆期间推出了全新玩法的“斗魂竞技场”。

但所有这些玩法、内容、生态,其实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官方不断与玩家沟通并做出反馈的结果。得益于与玩家保持良性沟通,《英雄联盟》才能真正成为如今所有人口中的那个“英雄联盟”。

一款被玩家“驱动”的游戏

《英雄联盟》的起点在于“游戏”本身。但如果你回看其发展史,会发现游戏内的变化远比想象中要多许多。

从每年的各种平衡性改动,到S4(第四赛季)革新地图品质,再到不断完善的反外挂措施,这些改动事无巨细,使得游戏每年都会产生巨大变化,即便你是一名老手,也会时不时有一种“这是个新游戏”的错觉。

官方动作很多,但这些都离不开一条主脉络:满足玩家诉求。但对于一款运营了十多年,并拥有庞大用户的游戏来说,玩家的诉求可以说多如牛毛,想要面面俱到自然不可能。对此,《英雄联盟》的有自己的解题思路:让玩家的选择“决定”产品未来的走向。

拿开头提到的“斗魂竞技场”举例,这个全新模式从游戏时长来说,其实远比传统的5V5模式更短,游戏节奏更快,也能提供全新的游戏体验,在降低参与门槛的同时,通过“海克斯科技”的加入和装备系统的重构,让玩家感到“既熟悉又新鲜”。

从玩法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个模式的推出,说到底还是为了创造新的“增量”。如“云顶之弈”玩法的设计理念类似,其快节奏、轻策略、重对抗的玩法,不仅吸引了一大批老用户回归,也帮助《英雄联盟》探索了一个在“峡谷”和“云巅”之间的新的可能。

《英雄联盟》的研发团队向来深谙此道,他们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陆续推出过“无限火力”、“克隆大作战”、“终极魔典”等至今仍在轮换,持续受到玩家喜爱,并且还在不断更新迭代内容的游戏玩法。这些玩法可能推出的时候并不是“天选之人”,但是在玩家的无数次选择中,逐渐成为了构建如今《英雄联盟》重要乐趣的一部分,当然,也包括几乎可以说是“半壁江山”的“极地大乱斗”。

这样做法的好处很明显,玩家发现了自己的一次次选择将会成为决定产品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身份从“玩家”到“设计参与者”的变化过程,成功地刺激了玩家对这款产品的长线期待。他们不禁开始好奇,“斗魂竞技场”之后,下一个惊喜又会是什么呢?

一脉相承的“以玩家为导向”

当然,在玩法之外,《英雄联盟》也在更多层面洞察玩家群体已经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诉求。比如在今年的周年庆期间,官方谈到了年内将打通“郊区(人数较少的大区)”匹配通道、持续优化排位补位体验等一系列措施,直指玩家的痛点。

同时,针对国服辅助位置选取率低的问题,策划也在访谈中做出了承诺,未来会和拳头游戏一起优化辅助位的趣味性,以更有趣的体验来提高辅助的选取率,而非一味地强制让补位玩家游玩。

有趣的是,对于此前在玩家之间颇有争议的功能,如隐藏战绩,官方在此次访谈中也做出了正式回应,一方面这是为了响应有关部门保护个人隐私的号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玩家之间战绩歧视,本质上依旧是回归到让玩家以更小压力游戏这个初衷。

实际上,这些措施《英雄联盟》一直都在践行,像是玩家较为关注游戏环境问题,英雄联盟安全团队就一直保持着对黑产、外挂的高压态势,几乎每个月首周都会对游戏环境治理成果进行公示,持续优化游戏环境。

至于玩家最痛恨的外挂,官方近些年也在不断加大反外挂力度。据访谈中透露,目前团队已经成功监测到了900种外挂,并且仍在持续更新外挂样本库。

英雄联盟首席设计师Morello在此前的采访中曾谈到,开发团队一直坚信,要做一款生命力持久的游戏,就要不断发展并改进游戏的环境。秉承这个理念,开发团队期望与玩家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如今看来,《英雄联盟》一直以来的行为,其实是在践行他们口中“与玩家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这一理念。关于这一点,除了上面提及的例子外,你也不难从便捷的客服、玩法反馈入口,以及官方固定更新的开发者日志专栏中窥见。

以上种种举措,也反映出了《英雄联盟》的一大优势,能够在长线运营的过程中持续保持与玩家沟通,并切实回应玩家期待。正是由于这沿袭自玩法设计层面的“以用户为导向”,才使得在其它游戏看来十分棘手的庞大用户规模和超长的游戏运营周期,反而成为了《英雄联盟》继续迸发活力的“护城河”。

创造更多让玩家共情的场景

当一款游戏发展得足够大,那玩家对游戏的需求就会开始泛化,从原本的游戏,延展到更多领域。对于已经迈过十多年时间的《英雄联盟》来说,对玩家诉求的积极回应,也让自身从游戏变成了一个能让彼此共情的符号。

过去,《英雄联盟》在游戏之外做了许多大动作,比如在电竞赛事领域,它在诞生之初就开始着手相关工作的建设。经过十多年的经营,英雄联盟职业赛事体系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庞大的电竞赛事体系之一,并在后续被电竞领域奉为范本。

在IP生态方面,它抓住市场潮流,推出了《金铲铲之战》等IP衍生的产品,让玩家对IP的热情得以延续。而在影视方面,口碑爆炸的《双城之战》的推出也是同理。更别说,还有无数玩家在官方支持下,借二创推波助澜。

作为一款竞技类游戏,《英雄联盟》涉及的领域太宽泛了,除了做IP衍生游戏、电竞赛事,连影视动画也没放过,它正在利用自己可以触达玩家的一切手段,去构建自己的影响力壁垒。可能,这正是《英雄联盟》能成为共情符号的关键。

其实,对于包括《英雄联盟》在内的许多竞技游戏来说,最艰难的问题是,大多数玩家往往只关心玩法,而非游戏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故事”并不单纯指游戏的世界观——即便《英雄联盟》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创作了无数的文本、漫画、CG——而是基于游戏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英雄联盟电竞赛事,玩家便不会与电竞选手产生连接,也不会有“抗韩”成功时刻苦铭心的瞬间;如果没有《双城之战》,“杰斯和维克托谁才是真正科学家”的激烈探讨就不会吸引进连稀有都没有体验过的用户。

它在吸纳更多玩家的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多人与人、人与游戏共情的场景,让玩家能在提到《英雄联盟》时,不仅能想到游戏,还能想到自己人生当中某些难忘的瞬间。而这才是如今《英雄联盟》能获得玩家热爱的根本原因。

因此,你会看到无数梗和流行语从《英雄联盟》中诞生,辐射至整个社会,背后则是《英雄联盟》长期与玩家、乃至大众保持共情的结果。

结语

《英雄联盟》并不是一个不会“失误”的产品,但它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进步、动态发展的游戏。回顾《英雄联盟》的这12年,它既是一款游戏IP的发展史,也是游戏和玩家互相成就的一段经典案例。

它在玩家的拥护下诞生、成长,同时也在不断回应、连接玩家的需求,彼此建立了牢固的情感连接。这也让游戏与玩家的身份出现了罕见的对调——不再是“游戏的玩家”,而是成为了“玩家的游戏”。

这可能就是《英雄联盟》能够运营12年仍屹立不倒的原因,也是其今后持续走下去的源动力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3/08/52499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