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活破千万,《抓大鹅》如何创造小游戏的奇迹?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轻度休闲游戏的兴盛,小游戏市场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目前国内更是越来越多游戏厂商开始转向这一用户体量庞大、门槛相对较低的赛道,只要是最近没有放弃传统大型单机及PC/主机市场的激烈竞争的公司,几乎都在新游戏市场挤破了头。

根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最新数据,国内小程序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32.76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内购产生收入153.03亿元,占比65.7%;广告变现收入79.73亿元,占比34.3%。

而在最近举办的ChinaJoy活动上,Unity中国CEO张俊波也公布了一个颇具行业震撼力的数据:“首先是小游戏平台。使用团结引擎开发的小游戏已上线1100多款,这个数据背后是中国开创的全新游戏形态。我们已经支持微信、抖音、快手等各大主要流量平台,也会针对taptap、小米等中小流量入口拓展。”

“《无尽冬日》上线仅29天就登顶榜首,《抓大鹅》创造了DAU500万人的纪录。团结引擎在小游戏领域的优化,让《诛仙》这样的重度MMO也能成功小游戏化,证明了这一形态的无限可能。”

 

其中最让GameLook吃惊的,自然是小游戏《抓大鹅》DAU突破500万的纪录。而随后根据GameLook向蓝飞互娱了解,《抓大鹅》在DAU 500之上,早已拿下了同时在线破千万的成绩。

要知道目前在PC市场,尽Steam平台,同时在线人数最高的数据也才325.7万,由PUBG创下。手游市场虽然也有超过这一数据的产品,但大多是《王者荣耀》等国民级游戏。

并且有趣的是,根据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报告,《抓大鹅》目在今年6月位列抖音小游戏市场的第十。虽然微信依旧是《抓大鹅》主要的平台(70%),但能够同时在抖音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实在难得。

一款小游戏能够达到千万,背后自然有《抓大鹅》核心玩法——3D消除,相当受欢迎的影响,当然更重要的是小游戏借助玩法创新、社交裂变与本土化内容实现的爆发

全球玩家都爱3D消除

3D消除游戏作为传统三消玩法的立体变革,近年来逐渐获得全球玩家和市场的广泛青睐。

早期代表作之一是由土耳其初创公司Loop Games打造,并由AppLovin旗下Lion Studios发行的《Match 3D》,该作凭借简单有趣的堆叠消除机制,在广告驱动的商业模式下实现千万美元级别的月内购收入。

但由于变现方式过于单一,游戏的长线表现有限,因此3D消除赛道真正出现质变的关键点,还当属Miniclip推出的《Triple Match 3D》。在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罕见地提及了一款休闲游戏,将《TripleMatch 3D》与《胜利女神:Nikke》并列,视作推动腾讯国际游戏收入同比增长25%的功臣。

Triple Match 3D

这款游戏以内购为核心变现方式,融合了更丰富的道具系统和关卡设计,使用户付费意愿显著提升。据第三方平台预估,《Triple Match 3D》上线后很长一段时间,月流水都在亿元人民币以上,成为3D消除类别中内购转化效果最佳的代表之一。

时至今日,根据Sensor Tower的数据,《Triple Match 3D》最近30天的预估月收入依旧在6000万人民币左右。

此后,Peak Games于2023年9月推出的新品《Match Factory》进一步掀起行业热潮,上线仅三个月即实现了4000万美元的月流水,显示了3D消除赛道强劲的增长动力和市场扩张性。

Match Factory

King公司则将旗下经典IP《Candy Crush》尝试以3D堆叠方式进行创新测试。

在国内厂商中,此波克城市也曾深耕堆叠消除及其变种玩法,推出了至少五款相关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自2020年中发布的《Tile Master》,累计下载突破了1亿次,牢牢占据国内堆叠消除领域头部位置。

三七互娱则在海外市场试水了名为《Match Jumble 3D》的产品。

而从传统消除到3D消除,背后不仅是技术进步与玩法创新,尤其是3D图形渲染能力的提升,极大丰富了游戏交互与视觉效果,为玩家带来了更生动的体验。

同时,商业模式从单一广告向内购及品牌联动等多元化渠道发展,增强了游戏的收入弹性,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利润增长机会。

本土化助力《抓大鹅》爆火

在众多3D消除游戏中,《抓大鹅》作为国内少有的爆款,凭借多重独特优势实现了行业突破。游戏核心围绕食材这一极具本土文化识别度的题材展开,玩家需通过堆叠并消除不同食材从而通关。

从题材上看,《抓大鹅》紧贴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场景,极大激发了用户的文化共鸣与情感认同,提升了游戏的用户黏性和口碑传播效应。

玩法方面,游戏采用3D堆叠机制,辅以摇晃锅具的操作体验,利用了视觉与动作交互的互动。该机制在保持三消简洁易上手的核心玩法的同时,增加了空间判断和策略层面的挑战,使得游戏难度曲线更加合理,并通过每日新道具和关卡更新保持内容活力。

特别是第二关的高难度设计,与当年《羊了个羊》等爆款游戏类似,极大激发了玩家的挑战欲望。

基于此设计,《抓大鹅》再搭配上小游戏分享的“老套路”——复活需分享链接或观看广告,而通关后的好友联机模式与每日限定三次挑战,则在“社交动力”和“稀缺机制”之间找到了平衡。玩家既能在群聊中炫耀“抓到包菜鹅”的成就,也能在日常休憩的碎片时段解压消遣,形成了“口碑传播+平台裂变”的叠加效应。

配合好友排行榜和实时PK功能,也增强了社区参与感和用户留存。

而作为目前3D消除游戏的头部产品,基于小游戏社交、广告等特色,在《抓大鹅》上其实也出现了香蕉此前海外同类型产品的不同之处。

《抓大鹅》联动湖南卫视《歌手》节目

就比如即便游戏目前获得了版号,可以接入内购,但其背后的青岛蓝飞互娱并没有急冲冲地在游戏中加入内购,而是站现出了小游戏市场自身开发者的沉着,依旧保持着广告变现为主的策略。

毕竟游戏道具与关卡元素围绕火锅食材、家庭常见物品等生活场景展开,与中国玩家的日常形成天然共鸣。作为一个广告为主的产品,《抓大鹅》在与“元气森林”,“歌手”等品牌的深度联动植入时,也可以更方便地既为品牌方带来年轻人触达,也为游戏带来了额外收入增长点。

正是多维度的产品设计和商业运营使得《抓大鹅》能够突破500万的DAU,既展现了产品自身的吸引力,也反映出核心玩法的极致打磨、社交与稀缺机制的精准切入以及内容与营销的本土化共振,或许才是撬动亿级市场的三大杠杆。

结语:

随着全球移动游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小游戏作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未来趋势愈发明朗。小游戏以“轻量级、碎片化”的特点吸引大量用户,其便捷的接入方式和短时互动特性满足了现代用户多样化的娱乐需求。

技术层面,3D渲染、云游戏等技术的融合为小游戏带来变革契机。3D消除游戏作为细分赛道,也将在玩法多样性和视觉表现方面持续创新,提升用户体验。与此同时,小游戏商业模式将趋于多元,更加注重品牌联动、内容运营和用户社交生态的构建。

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高频次买量带来的用户质量波动、持续创新的门槛提升以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成为开发商需严肃面对的挑战。如何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基础上优化变现途径,将是未来行业重点考验。

《抓大鹅》创造的500万DAU、千万同时在线用户规模虽然相当夸张,但未来随着小游戏市场生态的不断完善和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小游戏赛道的未来,或许只会更加惊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8/57535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