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之后、页游也疯了:两年游戏数狂增4.9倍,半年新增出1.5万款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网页游戏,是一个被游戏行业越来越少提及的词汇。
曾几何时,网页游戏也在国内市场有过辉煌,巅峰期市场规模超200亿。但自从2014年手游市场规模首次超过页游后,网页游戏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萎缩到现在的不足50亿。前几年开始,海外也开始出现「网页游戏已死」的观点。
但其实,当玩家和同行热衷于谈论手游、单机、3A游戏等行业热词时,网页游戏市场正在背地里悄然滋长。
比如在今年GDC上,一份针对游戏开发社区发起的调查报告提到:16%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正在开发网页游戏——这也是近十年来,游戏开发者们少有地对网页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不仅如此,在全球游戏行业增长停滞的大环境下,渐渐被行业忽视的网页游戏正在“悄悄”狂增猛涨。
海外HTML5游戏发行平台 Playgama 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发布了超15000款新网页游戏,对比2024年同期增长2.7倍,较两年前同比增长4.9倍,打破了行业停止增长的常态。
单从数量来看,半年新增15000款网页游戏,已经超过中国游戏行业一整年的新增供应量(2024年共下发版号1416个)。
页游数量连续两年大涨,怎么回事?
半年新增15000款、两年同比增长4.9倍……网页游戏突然数量大涨的背后,GameLook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这两年海外页游平台的出现、以及相关开发工具的成熟完备。
一如国内有微信、抖音等小游戏平台,近几年来,海外也出现网页游戏平台。一方面是因为部分用户本身仍然希望在PC端体验游戏,另一方面,海外开发者也想要开拓手游市场之外的增量场景。
开头提到的Playgama,正是一家总部位于迪拜、成立于2003年的页游平台。该平台为玩家提供了二十多种类型、7万多款即点即玩的HTML5游戏,并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站式游戏分发与变现服务,以及多个变现与分析工具。
据Playgama官网所说,平台已经拥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开发者,以及全球超3亿月活跃玩家。
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个欧美网页游戏平台Poki,不仅参展今年GDC,其平台的月活跃用户也高达9000万,用户平均每日游玩时长达到350万小时。
GameLook曾报道过,这是一家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网页游戏平台公司,团队成员只有40人,却跑成了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顶流页游平台。目前有超过500个游戏开发商/开发者团队入驻,包括国外超休闲游戏巨头SayGames、益智休闲游戏大佬Unico Studio等。平台上有超过1000款游戏,大部分是IAA游戏。其中不少是知名手游的移植版,如SayGames的《My Perfect Hotel》。
不单单是欧美地区流行网页游戏平台,在GameLook观察中,日本还有G123这种二次元H5页游平台,其2024年累计用户超过5亿,平台月流水也破亿。此外,日本的DMM也没有放弃网页游戏。
完备好用的游戏引擎,是页游生态重新生长的前提
随着全球手游市场越来越卷,买量价格也在持续陡增,直接催生了跨平台热潮,甚至出现PC端优先于移动端发布的情况。但在竞争激烈的端游市场之外,越来越多海外开发者开始重新将目光放到了网页游戏上。
当然网页游戏这门生意的重新兴起,离不开功能完备、好用易用的游戏引擎支持。
众多引擎正在网页游戏市场形成竞争格局,除了熟悉的Unity、Cocos、和LayaAir,包括GDevelop、GODOT、libGDX、Defold、PlayCanvas、GameMaker 和 Scratch,都在争夺进入页游领域的独立开发者/工作室的注意。
但根据Playgama报告,Unity依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55%的新网页游戏均由Unity开发。
从2024 年发布的Unity 6开始,得益于WebGPU的采用,开发者能够直接在浏览器中实现更流畅、更高保真度的体验。结合更多 AI工具和跨平台框架,整个网页游戏开发堆栈将变得更快、更经济、更具可扩展性,巩固了Unity在网页游戏开发领域的主导地位。
至于曾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两款国产引擎Cocos、LayaAir,虽然份额有所下滑,但仍然在网页游戏市场中占据TOP5席位:8.1%的新网页游戏由Cocos开发,5.3%的由LayaAir开发。
GameLook注意到,其中无代码引擎Construct的增长最为显著,市场份额仅次于Unity,从2024年上半年的13.7%上升到 2025年同期的16.4% ,相当受独立游戏开发者和小团队的欢迎。
Construct是一个2D游戏引擎,为开发者提供一个不用敲代码、完全可视化的编辑界面,甚至支持简体中文。当然,Construct也支持各种第三方插件进行进一步扩展。且该引擎无需安装,可在浏览器直接运行,支持手机、电脑等多设备的切换及离线开发,对于新人来说相当友好。
为了进一步方便独立游戏开发者,Construct不单单可以发行网页游戏版本,也支持游戏发布到App Store、Google Play以及Steam平台。大幅度拉低了页游、休闲化独立游戏的开发和变现门槛,普通爱好者也能做出自己的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B站百万粉丝UP主Warma 2024年发布的免费养宠物游戏《我的小鲨鱼》正是用Construct开发。这也是Construct官网在线人数最高的游戏,抛开Steam版本,页游版已经有1600万+人体验过。
正如Playgama 创始人Dmitry Kachmar 所说:“网页游戏正成为新潮流:手机和平板的处理能力几乎赶上了普通笔记本电脑,新技术也使得直接在浏览器运行成熟的3D游戏成为可能。再加上AI技术,到2030年,超过一半的游戏可能都是基于跨平台引擎开发,并默认支持即时网页导出。”
“未来,每一块屏幕都将变成游戏设备,游戏分发不再受限于应用商店。未来属于跨平台游戏引擎,它们不再只是网页游戏的专属。”
「网页游戏」需要被重新定义
根据游戏工委报告,国内网页游戏大盘已经连续第九年狂跌、保持负增长,2024年国内页游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仅剩46.38亿元。从获得版号的网页游戏数量看,2023年仅3款国产游戏过审,2024年只剩1款页游获得版号,惨不忍睹。
这份惨烈数据之外,GameLook认为,当下网页游戏本身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
相比以「在浏览器玩」来划分,对网页游戏来说,「即点即玩」的特征更重要、也更准确。如果以这个概念来说,「网页游戏」范围正在不断改变和膨胀。不仅仅是PC端即点即玩的游戏,包括移动端即点即玩的游戏、云游戏等形式,似乎都属于泛页游化倾向。
《鸣潮》网页版云游戏
这意味着,也许是时候重新定义「什么是页游」了。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月活用户规模达千万级的微信小游戏数量增长到了20款,数量已超过APP。同样是即点即玩,微信小游戏本质上就是「网页游戏」在手游市场的衍生。
从技术层面简单理解,微信小游戏和页游技术上本质是互通的,只不过微信小游戏封装了引擎插件,对于3D游戏不需要额外安装插件。目前大家看到的微信小游戏其实都能导出PC页游版,只是看厂商愿不愿意这么干、或者愿不愿意再补一个页游版号。而与手机上的小游戏相比,页游没有那么多设备权限限制、更能调动设备的性能。
得益于微信本身与PC的强联动,微信小游戏也开始涌入PC端,甚至PC端的表现还可能更好。
微信PC小游戏
2025年微信小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微信公开课讲师黄铭兴披露:PC小游戏用户活跃规模同比暴涨55%,商业规模飙升40%,PC用户人均时长比移动端提升120%、付费渗透率高出50%、用户平均付费额(ARPU)跃升130%——狂增的PC小游戏,相当于通过微信客户端启动的网页游戏,更接近大家理解的「页游」。
或许,玩家和从业者眼中相对狭隘的网页游戏概念,已经是过去式。不止产品表现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游戏开发工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如Construct这样无代码开发网页游戏的游戏引擎。愈发强大的工具支持下,推动海外网页游戏数量两年增长4.9倍。
对国内游戏开发者来说,重新理解「网页游戏」概念,也给游戏出海提供了新的机会点。毕竟小游戏一直是这两年国内开发者关注的重点,国内微信小游戏也已经出现了PC版,同时越来越多厂商的旗舰级游戏也在拿出网页版云游戏。
比起继续同头部大厂在海外手游、端游和主机领域打得头破血流,悄悄滋长的海外页游市场,也许值得出海厂商开始多一些关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8/575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