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度增长超60%,《三角洲行动》正在成为新一代FPS流行游戏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昨天(8月13日),腾讯发布了2025年Q2财报。其中《三角洲行动》又一次被财报点名,这已经是其自上线以来(去年Q3)连续第四个季度作为增长因素出现在集团财报,并且本次财报中还展现出了游戏夸张的规模和增速。

具体而言,本次财报中提到Q2腾讯增值服务业务毛利同比增长23%至552亿元,主要受本土市场游戏所驱动,包括《三角洲行动》在內的若干自研产品的贡献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财报中还单独指出《三角洲行动》的最新成绩:2025年7月的平均DAU已经突破2000万,位居行业前五。

考虑到今年4月,游戏官方才刚刚宣布DAU破1200万,这意味着一个季度的时间,《三角洲行动》的DAU就暴涨了近66.7%。而在财报当晚的电话会议QA中,腾讯管理层表示,“《三角洲行动》自上线以来,无论用户数还是营收,在过去九个月里都持续增长,这完全符合我们对长青型游戏的预期。“

除了官方数据以外,三方平台数据也能侧面印证《三角洲行动》在上线这一年内,于全球双端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细节。

PC端:游戏的Steam同时在线数据一路走高,并在7月初S5赛季更新时来到近20万的峰值,三个月内在线人数翻了一倍,最高进入过Steam同时在线人数榜单的第四名;而《三角洲行动》在网吧热力排行上也稳居前三。

移动端:国区iOS免费游戏榜从未跌出前十,今年开年以来畅销榜也迅速攀升,6月至今稳居畅销榜前十,并同样在7月初新赛季更新时创造了畅销榜成绩新记录(第2名)。

说实话,GameLook很难相信一个千万级DAU并在单季度内实现DAU超66%增长的游戏产品,不是诞生于游戏人口快速增长的红利期,而是诞生于国内用户规模横盘的瓶颈期(根据游工委报告,去年国内游戏用户规模增幅仅为0.94%)。《三角洲行动》恰恰实现了此等逆风增长,甚至从用户体感以及市场声量的角度来看,它几乎是近两年最流行的射击新品。

那么《三角洲行动》到底是如何成为新一代FPS流行游戏的?它的成功又对当下的游戏行业有什么启示?今天GameLook就趁着此次腾讯发布财报的关口来聊聊这些问题。

技术与创意,研发能力的双重壁垒

毫无疑问,作为一款精品GaaS游戏,《三角洲行动》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研发和运营共同发力的结果。

关于研发侧的成功之处,其实腾讯已在本次财报电话会中提及,“基于技术力推出的水下作战系统、动态天气系统,帮助《三角洲行动》DAU突破2000万”。

这指的应该是在S5赛季版本中,《三角洲行动》推出的创新玩法体验。事实上,在技术层面,其稳定高产的输出,一直玩家称之为“量大管饱”。GameLook统计了除开服赛季以外,《三角洲行动》每个新赛季的更新重点内容,可以发现游戏在每个赛季都会推出新地图/区域、新玩法/系统以及新角色,并且还会持续进行游戏体验优化。甚至不仅是以赛季为单位,官方每周都会发布周报,向玩家反馈游戏制作更新的相关情况,可谓是周周都有更新与反馈。

其次,达成“量大管饱”的同时,还能做到“创新品质”。就比如今年年初的“战役模式:黑鹰坠落”,首次在游戏中使用了UE5制作相应关卡,并打造了3A化单机体验;再比如4月份的S4赛季中,首次推出夜战并引入夜视仪和热成像功能;最新的S5赛季中又更新了水下游泳系统与动态天气系统……这一系列更新都让玩家获得了更具沉浸感的视听体验以及更具新鲜感的玩法体验。

最后,良好的跨端体验和数据互通,带来了双端并行的高速增行。众所周知跨端射击游戏的开发难度本就不低,尤其是像《三角洲行动》这样在PC平台上具备极高原生品质、采取全PBR渲染的产品。而《三角洲行动》在移动端上持续走高的成绩,足以说明游戏在移动端具备优异的性能表现。在今年GDC上,天美J3工作室TA组负责人以及引擎组负责人还进行了技术讲座分享,其中就着重提及了《三角洲行动》在端手地形与生态群落渲染以及性能优化上所做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下周二(8月19日)《三角洲行动》还将全球登陆主机平台(PS5、XBox),为游戏的跨端发展补上了又一块拼图。

而在创意设计层面,《三角洲行动》同样展现出了行业领先的水平。GameLook此前在分析搜打撤赛道时说过,搜打撤相比于传统的强竞技向射击游戏,更多地是以玩法过程为导向。而这背后有一个潜在要求,那就是要允许不同类型的玩家都能根据个人喜好,在游戏中收获各自的良好体验。用制作组在今年GDC上做讲座分享时的话来说,就是“让玩家成为自己的英雄”。

很显然,游戏在保障不同玩家游戏的体验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就比如在地图设计上,既设计了四通八达的核心资源点,让猛攻玩家每把固定碰头开战,又预留了一些地下通道或是被玩家称作“鼠道”的边缘道路,让低配进场的鼠鼠玩家能够避开人群。而撤离机制也包含拉闸撤离、丢包撤离等不同模式,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打法自由选择撤离方式。

除此之外,《三角洲行动》还在内容向上做出了不少探索,就比如“黑鹰坠落”就是重视剧情体验的单人战役模式,而游戏同样存在设定丰富的背景故事,并通过物品信息、档案、地图细节,乃至是开头动画和局内特殊任务来相互配合进行叙事。

举个例子,在巴克什地图中如果开局动画出现博士,那就意味着GTI的潜入被发现,博士乘坐蓝鹰直升机提前撤离,相应地这局游戏中就必定会刷新“折翼行动”任务,即玩家为了阻止博士逃离,需要击落蓝鹰直升机。这种内容向方面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玩家沉浸感,并且为游戏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最后GameLook还想提提游戏内一些细节的设计,这些细节看上去“可有可无”,但其实在潜移默化间对玩家的游戏体验产生了很大影响。就比如游戏内玩家在摸出大红后,会自动进行检视,相信每位玩家都难以忘记第一次摸出某个大红并检视时的兴奋感,毫无疑问,这种兴奋感与成就感是超出物品本身经济价值的额外情绪价值。

新版本更新的最贵收集物“海洋之泪”检视动画

再比如,《三角洲行动》为不同撤离点和撤离模式都制作了高质量动画,能够给大战后的玩家一种安全感,从而增强撤离成功的正反馈。就比如B站上一位“鼠鼠”UP主制作的视频,在接收到来自其它玩家的善意成功撤离后,撤离动画中的一句“确认包裹上路,欢迎回家”引发了无数弹幕的共鸣,许多玩家表示这句话对于鼠鼠玩家来说“充满了救赎感”。

图源:如B站水印(下同)

在GameLook看来,这一切都属于游戏在数值系统之外,通过内容细节上的设计,来提升玩家游戏体验的巧思。

最会“造梗”与“接梗”的游戏

说完研发侧,再来聊聊游戏的运营侧。其实哪怕是对游戏运营一窍不通的圈外人,也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一件事——那就是从去年《三角洲行动》上线开始,游戏的社区始终维持着极高的活跃度,并且不断出现了各种破圈梗,包括“鼠鼠”、“得吃的小曲”等等。

而从更直观的数据层面来看,《三角洲行动》在B站上拥有一大批500万播放量以上的二创视频,今年年初以来也几乎没有跌出过抖音游戏热度榜前三名(最近游戏推出“宝藏月”活动以后还强势登顶),“#三角洲行动”词条的累计播放量也在抖音上突破1000亿次。这都足以反映出游戏极其有活力的UGC生态。

如果分析这种社区生态形成的原因,除了依托于游戏自身高质量的内容更新之外,游戏项目组主动打造传播热点的能力以及快速响应社区新动向的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主动造梗”和“快速接梗”。

首先是主动造梗,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游戏在公测时就选择了吴彦祖作为代言人,随后更是在今年4月份直接推出了游戏内的吴彦祖真人建模皮肤,并且在官方PV中还让吴彦祖称呼玩家为“各位彦祖”,这其实对应的是中文互联网上一个流传已久的“用户自称彦祖”的文化——你总能在各种游戏中看到“吴彦祖本人”、“吴彦祖XXX分祖”之类的ID。

事实证明,《三角洲行动》这次与吴彦祖本人的联动成功唤起玩家对于这一互联网文化的认知,并将其与《三角洲行动》高度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破圈传播热梗。

4月份吴彦祖代言的猛攻节PV在B站拥有近800万播放量,视频开头的刷屏弹幕“我帅的要命”,恰好是游戏中另一位角色的台词

其次则是项目组对于游戏社区内热点的快速响应,通过“官方玩梗”,或是游戏彩蛋的形式,将这些源自玩家社区内的梗的传播热度,进一步放大。游戏上线后不久,“鼠鼠”、“猛攻”很快就成为社区内的流行热词,而官方也将其做到了游戏内。例如今年年初上线的骇爪皮肤就新增了一条语音“鼠鼠都在哪呢”(刚好骇爪的技能可以探测敌人位置),最近刚上线的宝藏月活动也在游戏内加入了名为“宝藏鼠鼠”的特殊NPC。

可以说这种快速响应社区热点,再利用官方自身的宣发优势予以放大的模式,不仅能够更高效地寻找到具备传播价值的话题,还以一种深入玩家社区的方式,让玩家能够感受到项目组的“活人感”——项目组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真的会玩游戏也了解普通玩家们在讨论什么、关心什么,从而更容易建立玩家与游戏之间的长线信任关系。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三角洲行动》能在市场存量期拥有如此高的增速——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态能够帮助游戏更好地实现拉新,玩家与游戏之间的长线信任关系则能更好地维持留存,促进转化。

国内射击市场依旧潜力无限

无论是数据层面的2000万DAU,还是用户体感层面的社区生命力与破圈热度,都足以说明《三角洲行动》已经成为新一代FPS流行游戏,而腾讯对于长青游戏的定义是 “季度平均DAU超过500万的手游或超过200万的PC游戏,且年流水超过人民币40亿元。”如今官方公布的DAU数据已经达标并大幅超过标准,虽说收入表现暂未披露(且游戏上线也未满一年),但根据三方平台的数据以及游戏的畅销榜成绩推测,《三角洲行动》无疑已经跨入了长青游戏门槛,并迅速向头部梯队靠拢。

更关键的是,《三角洲行动》的成功对于当下的游戏行业来说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方面是再次向外界证明了国内射击游戏市场的潜力。这几年国内射击游戏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其实GameLook和许多业内同行一样,除了感叹国产射击产品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会有隐隐的担心——这种蓬勃发展的景象还能持续多久?国内射击用户是不是已经趋近饱和了?

如今事实证明,哪怕国内射击赛道已经持续卷了好几年,《三角洲行动》作为一款新游依旧能达成2000万的DAU,并实现单季度DAU超60%的增长,这验证了国内游戏市场射击大类依旧潜力无限。同时《三角洲行动》还将搜打撤这一射击细分品类完成了规模化,并为该赛道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式作为行业参考。

另一方面,不同于过往大DAU游戏扩大用户主要依靠兼容更多玩家,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关注下沉市场以及降门槛吸纳泛用户,三角洲行动还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高品质游戏内容实现玩家群体内部有口皆碑式的传播,再辅以活跃的社区UGC生态,实现热度破圈。而这套打法背后其实是项目组的技术功底与放下身段、深入社区的运营策略在提供支持。

这也给了行业更多启示:尽管人人都说国内游戏行业已经是存量市场,但《三角洲行动》的成功说明国内玩家对于高品质游戏内容的需求依旧未被完全满足,厂商沉下心来打磨技术实力,构筑技术壁垒依旧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新时代玩家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厂商除了要关注玩家对游戏内容本身的需求之外,还需要关注玩家的圈层文化以及他们的心理生活需求,像《三角洲行动》这样深入社区,不断洞察玩家心理并与之对齐,很有可能会在游戏运营侧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当三角洲行动走出一条反常识的增长曲线,在开服过后持续加速增长,不断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我们有理由期待并相信《三角洲行动》作为新一代FPS流行游戏,未来还能继续带动射击品类共同生长,并提出更多行业解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8/57652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