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冒头的《崩坏:因缘精灵》,疑似掉进任天堂“奇葩专利陷阱”,玩家:有好戏看?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米哈游的新作《崩坏:因缘精灵》一经公布,米哈游的金字招牌,再加上其光鲜的游戏玩法展示,发布后便在全球玩家社群中掀起波澜。
然而,风暴的中心并非全然是关于游戏的玩法、创新,近日据外媒报道,有国外知识产权律师在公共指出,与任天堂一项正与帕鲁开发商诉讼中、且经过修订的“骑乘物平滑切换专利”存在相似。
虽然对于米哈游而言,游戏目前还没有上线,相关产品还有很长的时间修改相关内容。
但相关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它不仅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米哈游与任天堂这两大巨头,更将一场已在进行中的法律战——任天堂对《幻兽帕鲁》开发商PocketPair的诉讼——再次推到了舆论中心。
该诉讼的核心,正是这项关于“骑乘物切换”的专利。有趣的是,任天堂在这场诉讼中并非稳操胜券。面对PocketPair提出的有力抗辩,以及对方早在任天堂申请专利之前就已展示过类似滑翔功能的事实,任天堂采取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在诉讼期间向日本专利局请求修改了该专利的内容。
原本的专利强调在不同坐骑间“平滑”(smoothly)切换,但修改后的版本删除了这一关键描述,并加入了“即便是在……情况下”(even when)这类模糊而宽泛的措辞。这一操作被外界解读为任天堂对其原始专利有效性信心不足的表现,试图通过扩大专利解释范围来构建一道更难逾越的法律壁垒。
《崩坏:因缘精灵》
任天堂在帕鲁案中“临阵变招”的做法虽然在程序上合规,但在GameLook看来,这却也暴露出日本独特的专利制度为游戏开发带来的困扰。
在日本,游戏机制和系统设计的专利申请相当普遍,这与在美国或中国等市场通常更注重代码和美术资产的版权保护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大型游戏公司如世嘉、卡普空和科乐美的法务专家曾解释,随着游戏开发成本飙升至数十亿日元,将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申请为专利,并通过授权许可来收回投资,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策略,而非意在垄断。
此前美国一度将任天堂某一项专利申请中的23条具体权利请求,驳回了22条,理由是“它们不具有相对现有技术的创造性。”
然而,这种策略的副作用是在游戏市场形成了一片密布的“专利地雷区”。
开发者在设计看似普遍的游戏功能时,稍有不慎便可能踩中某家公司早已注册的专利,从而陷入法律纠纷或被迫修改设计。任天堂与PocketPair的诉讼,以及米哈游新作面临的潜在风险,正是这一“专利壁垒”现象的生动写照。
尽管存在潜在的专利摩擦,GameLook认为,任天堂与米哈游之间的关系远比单纯的竞争或对抗复杂。作为全球知名的二次元游戏巨头,米哈游的《原神》等作品在日本拥有庞大的玩家基础,除手游市场之外、在日本PS主机畅销榜TOP10常年有3款米哈游游戏,其对日本玩家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米哈游一直以来都有进军Switch平台的积极意愿,而对于任天堂而言,作为平台方(Nintendo Switch),接纳并推广《原神》这类广受欢迎的第三方游戏,能够极大地丰富其平台内容生态,吸引和留住更多用户,这无疑符合任天堂的商业利益。
因此,任天堂在扮演“专利警察”角色的同时,也需要以开放的平台战略来平衡与米哈游这类重要内容提供商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一种微妙的竞合博弈,而非简单的零和游戏。
不过这场还没有发生的法律冲突,在玩家社群中引发了出乎意料的兴奋。在Reddit等社交平台上,相关新闻下的高赞评论弥漫着一种“想看血流成河”的观战心态。
“我喜欢看亿万富翁们互相争斗”
“米哈游和任天堂打起来了?瓜子饮料矿泉水准备好”
这种心态的背后虽然更多只是玩梗,但也可以理解玩家在看待巨头间可能的法律战争时,将其在某种程度上视为比游戏本身更具戏剧性的“新内容”。
至于后续发展如何,无论是任天堂保持沉默,米哈游是否修改,相信又会是玩家社区的一场欢乐吃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9/57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