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听谁的?《地狱潜兵》老板:绝大多数玩家不吭声,别听主播们“瞎哔哔”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最近,索尼将他们去年的热门第一方游戏《Helldivers 2》(《地狱潜兵2》)送到了Xbox上,而Xbox的官方推特甚至还将自己的账号背景页换成了《Helldivers 2》,这不禁令许多亲眼目睹两家平台上十年“主机大战”的老玩家,感到有点“魔幻”。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随着跨端游戏成为趋势,连PC、移动端、主机之间的隔阂都在逐渐打消,主机硬件厂商现在其实也清楚在硬件设备层面设置物理意义上的护城河,其实不如拥抱更多的平台,打造游戏内容生态。这一点或许从微软游戏部门多年前就将业务重心从硬件设备平台,转向了XGP以及自研游戏就能看出来。

而除了《Helldivers 2》登陆Xbox以外,这两天还有一个关于这款游戏的消息引起了GameLook的关注。

《Helldivers 2》开发商Arrowhead Game Studios的CEO乔贾尼在Discord上回复玩家评论时,有位玩家表示内容创作者们为《Helldivers 2》制作了大量二创内容,导致开发组只关注那些主播们常玩的“强力武器”,而其它东西都很糟糕。这位粉丝还意味深长地留下一句“这款游戏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那些玩4000小时的玩家而设计的”

而乔贾尼则承认了这个问题,表示那些声量最大的主播们往往只代表少部分人的游戏风,而绝大多数玩家只是默默地玩游戏并不会发声。

“绝大多数玩家都在默默地玩这款游戏——他们不会在这里或红迪网上发帖。当我们做得好时,我们能从数据中看到这一点;当我们做得不好时,也能看到;有时这与KOL在社交媒体上的说法一致,但很多时候并不一致。因此,我们会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校准我们的方向。”

乔贾尼的这一番发言,迅速引发了大量玩家的共鸣,在reddit上,这个讨论帖回帖超过了1000楼。

其实乔贾尼说得就是老生常谈的“沉默的大多数”问题,虽然说《Helldivers 2》是面向PC主机平台,但毕竟也是一款服务型游戏,这与国内的服务型游戏社区的情况其实是如出一辙的。

尤其是社区环境更为嘈杂的国内二游社区,正是“沉默的大多数”体现得最明显的地方,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去年无论是《鸣潮》还是《绝区零》,在上线初期都遭遇过严重的社区舆论风波。诚然这些反馈确实能反映出一部分两款游戏在上线初期的不足,例如《鸣潮》的移动端优化问题,《绝区零》的走格子问题,但社区中更多的是超出游戏内容本身的极端言论。

而事实证明,真正用脚投票的玩家,仍然是不在社区发声的沉默的大多数,只要游戏本身的品质没有问题,最终它还是会回到自己应该有的位置。

这种情况甚至不仅仅是外界认为的“魔怔人”比较多的二游社区才有,事实上哪怕是单机游戏同样会有沉默的大多数现象。一个直观的例子是行业内一般用Steam评论数乘上一个系数作为销量预估,而这个系数根据经验一般是40左右,不同类型的游戏可能有所区别,但大部分也会处在30-50的区间以内。

换句话说,Steam上大概只有2%-3%的玩家会发表评论,其余绝大部分玩家都只是默默地玩游戏。而前段时间日美还发表了一篇报道,表示日本玩家在Steam上给游戏的负面评价比率要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或许说明,可能有些玩家的习惯就是,自己觉得好玩的游戏不会刻意去写好评,但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游戏,那一定会去写一篇差评,这就导致外界能看到的评价数据存在失真的可能。

关于沉默的大多数问题,GameLook其实也深有体会,因为作为行业媒体我们观察到的现状就是游戏产品的成绩表现与社区的评价很容易出现割裂的情况。GameLook认为,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大多数玩家本来就是默默地玩游戏以外,还和当下社交平台的环境有关。

在当下多数社交平台都以算法推流为主的大背景下,社区内越是极端的声音,也越具有话题性,因此往往更容易传播,而相对理性、中立的发言往往会被淹没,偶尔出现那么一两条还会被人扣上“理中客”的帽子。最后的结果就是社区内充斥着各种极端发言,导致本就沉默的大多数,选择避而远之,更加不愿意在社区内发声。

去年,B站开启了游戏区专项治理行动

事实上,游戏厂商也清楚这一点,社区的声音确实是充满嘈杂的干扰项,项目组一般也都是通过产品数据来进行验证和复盘,但数据反馈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厂商只能清楚自己某个版本做得好或是坏,至于症结所在还是需要广泛的用户调研。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如今国内的服务型游戏,发放版本调研问卷的频次越来越高,甚至还有针对某个特定版本活动的调研。而几乎所有游戏的版本调研问卷都是在客户端内发放,这背后反映出的正是厂商们对于“沉默的大多数”的重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9/57795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