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科幻星云奖,这可能是今年游戏圈“最科幻”的一集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九月的成都,再一次站在了华语科幻的聚光灯下。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成都科幻馆落幕,这是属于科幻文学、影视、艺术与创作者们的盛大节日。而与往届相比,游戏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产业与文化力量,正在进入这一权威奖项的评审视野。
数据来源:《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25)》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25)》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达到 1089.6 亿元,其中科幻游戏板块贡献 718.1 亿元,同比增长 10.2%,达到历年以来的最高值。要知道在 2020 年,这一数字仅为 551.09 亿元,当年科幻游戏的产值不过 480 亿元。短短四年,科幻游戏已成为整个产业增长较快,增长曲线较为健康的板块。
其中,端游与主机端的科幻题材增速显著,而手游正在成为科幻文化最广泛的触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本届星云奖首设面向游戏产业的“产业专项奖”便显得水到渠成。而在这场备受瞩目的评选中,《穿越火线:枪战王者》(CFM)突围而出,将“2024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收入囊中,并由刘慈欣亲自为项目组颁奖。颁奖词称,CFM有力推动了科幻文化赋能游戏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直白一些,可以理解为“它开发出了优质的科幻游戏内容,给科幻产业带来了新维度的增长”。对于一款上线九年的常青树而言,CFM或许代表的已不仅是国民级的射击竞技游戏,也逐渐成为了中式科幻的载体之一。
讲好中国游戏自己的科幻故事
作为华语科幻界最具权威与公信力的奖项之一,星云奖自2010年创立至今,记录了中国科幻从边缘走向主流、从小众走向国际的每一个关键脚印,刘慈欣、郝景芳等名字也因此深入人心。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科幻正逐步转化为一种产业、文化与技术相互交织的新力量。
在大会设置的“引擎·图景·新纪元:中国科幻影游改编的工业化跃迁”圆桌论坛中,这一理念得到了深入探讨。CFM运营负责人李行健与科幻作家程婧波、何夕,电影评论家黄鸣奋等行业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大家一致认为:“未来十年的影视与游戏生产,都会进入“人机协同”的新阶段。AI不只提升效率,更将在世界观、叙事、交互上参与创作,推动科幻作品实现规模化和工业化,像“引擎”一样,成为支撑未来科幻产业的底层技术。
在“纪念中国科幻电影100周年”系列活动上, CF虹游戏制作人王林也受邀分享了自己对“FPS游戏与科幻融合”的思考。从技术实现到叙事表达,如何让武器设定、地图构造乃至交互机制与科幻世界观相互呼应。
所以,本届奖项对《穿越火线:枪战王者》(CFM)的认可,便显得意义非凡。在授予CFM的颁奖词中,组委会写道:“《穿越火线:枪战王者》深度融合科幻题材与互动娱乐,以创新玩法和技术实践,有力推动了科幻文化赋能游戏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字里行间,不仅关注其商业影响力,更强调其在拓展科幻产业边界、强化文化输出方面的贡献。
长期以来,谈及“国潮”,人们往往会想到水墨丹青、诗词汉服这些传统符号。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国潮不仅是“过去时”,也可以是一种“未来时”?CFM正是这样一个例子。纵观全球范围内,科幻题材的游戏并不缺少,《质量效应》《赛博朋克2077》早已成为标杆,但真正立足中国文化语境、以本土视角构建科幻蓝图的作品依然凤毛麟角。
CFM选择在这片空白深耕,把东方美学与未来想象结合起来,在游戏中搭建出独具特色的中式科幻叙事。它不仅让玩家看到属于中国的未来想象,也借由游戏这一大众载体,传递出当代中国的技术自信与文化表达。
与此同时,从玩法角度看,第一人称射击与科幻题材几乎是天然契合的。未来枪械、高科技战术、异星战场,这些元素都能与射击玩法形成高度互补,为玩家带来更具沉浸感和表现力的体验。CFM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依托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庞大的玩家基础,率先在移动端实现了科幻元素与FPS玩法的深度嫁接。无论是全新的武器设计,还是带有未来感的地图和模式,都让玩家真切感受到:“原来科幻题材还能这样玩。”
“中式科幻FPS”的标杆
回顾过去几年,CFM在“科幻”这条赛道上有条不紊地做了长期积累。在美术、武器、地图这些玩家天天打交道的核心环节里,CFM把航天叙事、中国科幻IP,以及对未来科技的想象一一融入。
在当国产科幻IP逐渐崛起,CFM就率先牵手了《吞噬星空》,将小说中高概念的战斗设定与角色形象巧妙融入射击玩法,实现从视觉到体验的全维度突破。
本次联动的核心亮点之一,是高度还原的武器系统。全新联名道具“G3A3-衍神兵”以银灰色枪身为主体,点缀流动的蓝色能量纹路,表面覆盖蜂巢结构与棱形能量棘刺,科幻感十足。在检视状态下,枪械上覆盖的滤光网化身飞棍滑出,其中部的核心能量被人物催动,从异空间召唤银刃出现,真正再现了原作中“衍神兵”的神兵气质。
角色造型方面,游戏同步推出罗峰与巴巴塔主题皮肤。保卫者造型以智能生命“巴巴塔”为原型,身着蓝黑色紧身战衣,线条流畅且科技感强烈;潜伏者造型则取材于主角罗峰,红黑战甲力量感十足,完美还原了动漫中热血果敢的战士形象。
在玩法上CFM创新植入了“吞噬星空挑战模式”,该挑战模式为极限竞速玩法,玩家需从“清茧破障”起步,通过协同破墙、集火弱点,逐步推进至与女王的决战。女王也设计了双形态与多种念力攻击技能,对团队配合与战术执行提出更高要求。
这种围绕IP核心设定所做的玩法植入,已显示出CFM在内容融合上的进阶思考。但GameLook认为,中国科幻游戏若想实现真正突破,不能止步于IP联动,必须构筑原创内容能力。
而星火征途版本,在广大CFer心目中,堪称CF手游一次“大刀阔斧”的科幻化尝试。它将中国航天独有的浪漫情怀,与FPS的核心玩法进行了深度嵌套与融合。这不仅体现在武器外观上,更在地图设计与战术维度中,注入了CFM对于“中国式科幻”的独到理解。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军械设计中,新武器QBZ97-浩瀚征途与匕首-浩瀚征途,均以航天火箭为设计原型,造型上充满科技感与力量感。
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专属检视动作——当玩家触发检视时,武器将瞬间化身为腾空而起的火箭,拖曳着尾焰驶向星辰大海,仪式感十足。游戏内还精心制作了卫星脱离发射舱的高燃动画,卫星在太空中缓缓展开太阳翼,与深邃的宇宙背景构成一幅壮丽的航天画卷。
与此同时,航天主题地图“航天城”带来了动态化的对战体验。开局时,玩家们将出生在火箭发射塔内部中央的二层平台,平台正中央,便是即将点火升空的巨型火箭,压迫感扑面而来。
而随着回合推进,战场将迎来、动态火箭发射塔的上层与中层支架会依次打开,最后出生点也随之转移至发射塔最底层。在火箭即将发射的临场感中,CFer们必须根据地图结构的变化,实时调整战术走位与进攻策略,从而在动态环境中争夺优势。
这种“动态地图”的设计思路,并非CFM的首次尝试。早在2023年4月推出的“星海绿洲”版本中,开发团队就已将“失重环境”引入对战体验,并邀请航天文创提供学术支持,使失重状态下的移动、射击等操作都具备合理的物理反馈。
从上面的内容就能看出,一般FPS游戏看得最重的枪械皮肤联动,也只是CFM科幻布局的一小部分。真正让它走得更远的,是持续在地图机制和核心玩法中融入扎实的科幻构思。
通过将未来武器、动态地图等元素融入玩家每日对战的熟悉场景中,CFM成功把那些可能原本局限于文本或影视中的高概念科幻内容,转化为可互动、可感知、可体验的游戏玩法,也让更多原本非核心科幻受众的玩家,在娱乐过程中自然而然了解科幻、喜爱科幻,进而潜移默化地推动科幻文化在大众层面的普及与发展。
游戏之外,CFM还将科幻气质延伸到了现实空间。今年8月的“穿越火线IP嘉年华”,深圳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科幻舞台。无人机光影秀点亮城市夜空,AI共创装备展让玩家与未来科技零距离互动。
线下活动不仅两度登上抖音深圳热榜TOP1,还吸引了大量玩家与市民参与,形成线上线下共振效应。甚至连经典角色“斯沃特”都被搬到了现场,由深圳新锐企业“众擎机器人”打造的智能机器人完成cos演绎,实现了虚拟角色与现实科技的破壁相遇。
在多数人认知中,科幻是一种偏“硬”的内容,而CFM多年来所坚持的,正是在保持科幻世界观坚实、技术逻辑合理的同时,让科幻变得更为“柔软”也更易共鸣一些。
GameLook也注意到,在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内容平台,CFM的内容已成为二创生态的重要灵感来源。不少UP主围绕游戏联动内容,皮肤细节展开解读,衍生出诸多播放量可观的爆款视频。这些自发性内容传播,也形成了一种“科幻—游戏—用户—科幻”的良性内容循环,进一步放大游戏在科幻普及中的桥梁作用。
从联动到原创,从虚拟到现实,CFM正逐步构建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幻表达体系,展现出对中国科幻游戏未来的独特理解与探索。
下一站——流浪地球
自从CFM拿下星云奖,不少人都在猜:接下来,他们还能在“科幻+射击”这条路上玩出什么新花样?
其实早在8月CFM就给出了答案。在穿越火线IP嘉年华上,官方正式官宣,将与《流浪地球2》电影展开联动。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科幻IP,《流浪地球》在电影层面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可信的末日危机,当CFM选择和它联动时,意味着两大国民级IP,将在科幻语境下实现一次深度交叉。
消息公布后,不少玩家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这次合作的期待。有人调侃“终于能在游戏里开行星发动机了吗?”,也有人好奇CFM是否会在地图中还原电影中那些震撼的场景。
不过,在科幻奖的分享环节上,CFM已经透露了一些关于《流浪地球2》联动地图的“小惊喜”。根据图片来看,整个关卡的外景直接还原了电影中标志性的太空电梯,而在结构设计上,地图被巧妙地切分为室内与室外两大区域,构建出节奏迥异的对抗体验。
其中,室外部分被设定为失重空间,这意味着玩家的移动方式、射击逻辑乃至战术选择都可能因此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从官方展示的剖面图来看,设计师在失重环境中预留了超过三条主要交火路线,攻防走向更具灵活性。
GameLook大胆猜测一下,失重环境带来的“立体战场”特性,可能允许玩家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发起突袭。例如,外部空间不仅是进攻通道,还可能成为反击的跳板。玩家完全有机会利用失重机制绕道,从外部折返突入室内,形成出其不意的“反包抄”,打乱敌方部署。这种失重立体地图特性正是CFM从星海绿洲版本就已掌握的拿手好戏。
GameLook认为,在中国整个科幻大环境下,从文学到影视,再到游戏,每一个媒介都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彼此承接、不断拓展中国科幻的表达边界。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让纸面上的构想走向大众;郭帆导演的电影版,则把这种宏大愿景具象化为视觉奇观。而如今的CFM,则正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期待它能为中国科幻装上《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把科幻叙事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正如李伊平女士在获奖感言里所说:“我相信,好内容一定会生生不息,鲜花也必将挂满枝头。”随着《流浪地球2》联动的到来,那份属于中国科幻的梦想,会被继续注满燃料,飞向更加辽阔的星辰大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9/57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