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游戏梦醒:63%玩家每年仅买1-2款新游戏,仅4%氪金大佬每月都买

近日,市场调研公司Circana高级总监马特·皮斯卡特拉分享了2025年第三季度《电子游戏的未来》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大多数视频游戏玩家每年仅购买一两款游戏,其中63%的玩家年游戏购买量不超过两款,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对付费游戏市场可持续性的深入思考。

报告显示,美国玩家购买新游戏的频率呈现明显两极分化:18%的玩家约每半年购买一款新游戏,12%的玩家约每年购买一款,而33%的玩家购买频率甚至低于每年一次。这意味着合计高达63%的美国玩家每年购买的游戏不超过两款。

另一方面,22%的玩家约每三个月购买一款新游戏,10%的玩家每月购买一款,仅有4%的玩家每月购买不止一款游戏。皮斯卡特拉特别指出,那些每月购买一款或更多游戏的14%玩家是推动全价游戏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超核心、对价格不敏感的玩家确实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非免费游戏领域。”皮斯卡特拉在评论中强调,“为什么会出现高端手柄、149美元的收藏版、专业版主机和普遍涨价?因为当其他玩家更多转向免费游戏时,对价格不敏感的高收入玩家正在贡献更多消费。”

针对这一数据,reddit社区的反应呈现明显两极分化。一部分玩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游戏消费习惯远远超过了普通玩家。

“我可能算是那前1%的玩家吧😂。不过过去一两年里,我主要是在充实自己的复古游戏收藏。大部分入手的老游戏都不超过20美元,通常每月会收两三款。现在想收的都快收齐了,所以节奏才稍微放缓了些。”

也有玩家从现实角度评论:“嗯,对很多人来说,这要么是一场游戏,要么是你的下一顿饭。”这一评论获得了大量点赞,反映了游戏消费对许多玩家来说确实需要权衡,拿买游戏的钱去买几磅肉,对于美国玩家而言确实更香一点。

美国玩家的年货——使命召唤系列

还有玩家调侃道:“换言之,就是每年买一款《使命召唤》和一款《NFL》。”

一个高赞评论则更加精辟:“确实有大量玩家只玩《堡垒之夜》以及当年最新的FIFA/麦登橄榄球/使命召唤等游戏。Reddit上各类游戏社区就像回声室,聚集了不少对此类现象嗤之以鼻的玩家。但现实中这类轻度玩家其实非常普遍。

漫威争锋在欧美地区的热度确实不小

我认识个朋友,他基本上只玩《堡垒之夜》《漫威争锋》和《Apex英雄》。偶尔会启动多年前购买的《GTA5》——这意味着他目前年均新游戏购买量为零。不过等明年《GTA6》发售时,这个数字大概会增加到一款。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确实会持续购买赛季通行证、皮肤等内购项目。”

一位玩家分析了自己的消费模式:“‘买游戏’对我来说是一个奇怪的衡量标准。我每年花费大约100到150美元在游戏上。其中80%用于捆绑或大幅折扣,我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很多东西。然后每年有一次,也许两次,我会买一些‘新但已经打五折’的东西。”

“但我认为他们指的是那些以完全发行价购买的AAA级游戏。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每隔几年就会这样做一次。”这位玩家的评论代表了许多精打细算的游戏消费者的心态。

在Reddit论坛上,有网友表示“终于进入了前5%的行列”,言语中透露着一丝自豪。

这些真实的玩家反馈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皮斯卡特拉的观点——游戏社区中的活跃成员往往无法代表普通玩家的消费习惯,游戏市场的消费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两极分化。

这份关于美国玩家低购买频率的数据,为当下火热的3A单机游戏赛道实实在在地敲响了一记警钟。

玩家一年只买一两款游戏,证明每年能产生的全额购买次数极为有限。美国作为全球主机游戏的最大市场,其主机市场规模占比超过全球一半。对于一款3A大作而言,如果无法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那么其全球战略几乎可以判定为失败。这导致了付费游戏市场,尤其是3A赛道,面临着‘僧多粥少’的惨烈竞争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购买频率”通常指以全价或接近全价购买一款全新游戏的行为。如今,许多3A游戏在初始购买之后,还设计了诸如战斗通行证、皮肤外观等大量的内购增值服务,但这并未改变玩家在“购买游戏本体”这一行为上的低频趋势。

中国玩家是否会比美国玩家拥有更好的购买习惯?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尽管中国市场的游戏售价普遍低于美国(通常在200-300元人民币区间),且玩家主要活跃在促销频繁的Steam平台,习惯于收集大量免费或极低价的小体量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购买全价3A大作时的频率会显著提高。中国玩家同样会“精打细算”,他们的年度游戏预算对于300元价位的大作而言,容量依然是有限的。

当然,市场中确实存在一部分高频、高消费能力的“硬核”玩家,他们会无差别地购买心仪的大作,但这部分群体毕竟是少数,无法代表大众市场的基本盘。

3A单机游戏的生存土壤,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更为严峻和脆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10/58006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