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号远征队》爆红之后:日式 RPG 差的只是一张 “西方面孔” 吗?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在今年的游戏圈,《33号远征队》(Expedition 33)无疑是最让人意外的“黑马”。这款游戏在玩法上并没有开天辟地的创新,回合制战斗、角色羁绊、浓烈的情感主题——这些在 JRPG 里早已是“家常菜”。但当同样的配方换上西式写实美术、电影化镜头和法国美学包装后,却迅速打破了圈层壁垒,成为跨市场的商业与口碑双赢之作。

最近外媒gamespot就此展开了分析,同样的设计,为什么《33号远征队》比许多日式 RPG 更容易被西方主流玩家接受?

以下是gamelook编译的完整内容:

2024年Xbox游戏展上,我第一次看到这款游戏时深感意外。它出自一家法国开发商之手,却同时具备了西方RPG的照片级写实感和日式RPG的朋克风格。尽管当时我从未听说过SandfallInteractive工作室,但其精良、充满电影感的预告片给人一种AAA大作的强烈印象。

《33号远征队》的问世无疑轰动了业界。即使与《上古卷轴:湮没重制版》(Oblivion:Remastered)在同一周末发售,它依然在24小时内售出50万份,三天后销量突破100万。几个月过去了,它仍然是游戏社区持续讨论的热点——这通常是只有经验更丰富的知名工作室才能做到的。当然,这一切都有其原因——这确实是一款杰出的游戏。我们在《33号远征队》的评测中甚至给出了9/10的高分。

在很多方面,它的商业和评论成功都令人鼓舞。我们确实需要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RPG作品,也需要更多优秀的回合制RPG。然而,《33号远征队》的成功也放大了对日式回合制游戏的批评,那些对日式游戏持否定态度的人终于可以欢呼:“一个真正好的回合制RPG终于来了!”,就仿佛这类游戏从未存在过一样。

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认为《33号远征队》比那些同样拥有优秀故事和深度回合制玩法的日式RPG“更好”?这款游戏或许没有带来任何革命性的创新,但不知为何,当相同的理念被包裹在“西式”外衣下时,这些优点就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换个名字的RPG

《最终幻想16》放弃了回合制战斗,转而采用快节奏的即时战斗

毋庸置疑,回合制RPG主要是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SquareEnix)等日本开发商普及开来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JRPG”这个词成了回合制游戏和日式动漫风格的代名词。然而,JRPG的本意仅仅是“日式RPG”。《最终幻想16》的总监吉田直树承认他最初听到这个词时觉得它带有“歧视性”,毕竟,它将日本的RPG游戏与该类型中的其他游戏区别开来。

对西方游戏的偏好在销量数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女神异闻录5》曾一度将《女神异闻录》系列(以及整个《真·女神转生》系列)推向主流,但在PlayStation3和PlayStation4平台花费了三年多才达到320万份的销量。尽管它广受好评并属于一个知名系列,但《女神异闻录5》最终用了九年、两个不同版本才达到1000万份的销量——这个速度远比《33号远征队》慢。

备受期待的重制版游戏《女神异闻录3Reload》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售出100万份,成为Atlus史上销售最快的游戏。然而,《33号远征队》只用了半天就做到了。根据Toyo Securities的估算,电影化(指写实画风)的3A大作《最终幻想16》在发行近两年后,于三月份达到了约350万份的销量。而我们最近得知,《33号远征队》在发售33天后就达到了330万份的销量(这个巧合很有趣)。

这种偏见不仅仅局限于回合制RPG。《博德之门3》在正式发布前,抢先体验阶段就售出了超过250万份,一年后总销量超过1500万份。然而,广受好评但风格更偏向日式的网格回合制RPG《火焰纹章:风花雪月》,作为该系列中销量最高的一部,销量也仅略高于400万份。

当然,并非所有JRPG都面临这种困境。由日本开发商FromSoftware制作的《艾尔登法环》尽管也可以被归类为日式RPG,但其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份。然而,我很难相信,如果这款游戏的主角是一个刺猬头持剑的少年,或者是一个动漫风格的美少女,它还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异度神剑》和《33号远征队》

《异度神剑3》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深入挖掘每个角色的故事,但没有像《女神异闻录5》或《火焰纹章》那样的一对一羁绊系统

《异度神剑3》,我心目中的2022年年度游戏,与Sandfall Interactive的这款新作有一些共同点。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感人至深的过场动画和叙事方式,以及高度可定制的战斗系统,都让它成为我近期最喜欢的RPG之一,而这些也正是《33号远征队》的优点所在。

《异度神剑3》的故事设定中,来自两个敌对阵营的角色们为了给各自的殖民地提供生命力而持续战斗。每一代士兵“孵化”后都是一个幼年孩童,他们要经历10个“期”,每一期大约相当于一年的生命。如果你能活过这10期,就会获得一场仪式,让你的灵魂从轮回中解脱。其中一个主角Mio正处于她的第10期,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正如故事的前提所暗示的,对早逝朋友的悲痛(比如主角的儿时好友Joran)和对生命有限性的焦虑(比如Mio的处境)是《异度神剑3》与《33号远征队》共享的两个核心主题。它并非通过大段的独白来探索这些想法,而是通过电影化的过场动画,从一个漫长的开场开始,向我们介绍主要角色。我们在《异度神剑3》的评测中,赞扬了许多让《33号远征队》成功的元素。

《异度神剑3》是一款JRPG,它利用这个疯狂的设定来讲述故事,而不是该流派闻名的典型回合制战斗

《33号远征队》的第一幕就以其丰富的世界观和情感张力吸引了我。我们扮演的第一个角色Gustave,在一年一度的“Gommage”仪式中与他疏远的爱人告别,在这个仪式中,所有达到一定年龄的人都会化作烟雾和花瓣消逝。在《33号远征队》的世界里,死亡是可预见的,并且每年都在逼近。它很快就展现了平均寿命的短暂、过早成为孤儿的孩子,以及法国风虚构城市Lumiere中类似的悲伤。

这些都是沉重的主题。当我们经历这些关于牺牲和失去的故事时,并不会觉得是在玩过家家。《异度神剑3》和许多类似风格的日式RPG也探索了这些主题,但似乎很难让主流观众认真对待。

动漫的影响

许多日本游戏都有动漫风格的画面,即日本卡通。在日本,动漫风格的绘画被广泛应用于视觉说明、广告等领域,而不仅仅是儿童电视节目。日本开发者经常将这种艺术风格融入到他们的游戏中,这无意中也吸引了外国人对动漫的排斥。虽然在当今动漫文化已成为主流,但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喜欢动漫仍然被视为一件“尴尬”的事情。

谈到动漫风格的游戏时,互联网很快就会指出任何不必要的性化和过度使用的刻板印象。这些批评不仅限于回合制游戏,还包括动作RPG、视觉小说,以及几乎所有来自日本的游戏。尽管西方游戏也存在类似问题,但针对日本游戏的讨论总是更加激烈,最终给它们带来了负面影响。

《最终幻想7重制版》在叙事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时刻,但看到网上那些关于它的梗图,你可能会难以相信

日本媒体中常见的套路和描绘对不习惯它们的西方观众来说更难接受。他们嘲笑《最终幻想》游戏里不切实际的“动漫呻吟”。(《最终幻想7重制版》在这方面是个典型的例子,甚至有人专门制作了一部电影长度的视频,只收录了游戏过场动画中的呻吟声。)还有人质疑高中生经常与神战斗或与其他国家发动战争的荒谬性。如果运用得当,这类套路可以迎合那些已经习惯动漫游戏和节目的观众——但如果你不是这类受众,其中的主题可能会在文化差异中迷失。

甚至《33号远征队》的游戏总监GuillaumeBroche也意识到了对日式RPG存在的偏见。他虽然没有指出具体原因,但在接受Automaton采访时谈到了这一点。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日式回合制RPG在Xbox360时代之前都非常流行。但当开放世界游戏通过游戏媒体变得越来越普遍时,JRPG开始被认为是‘不酷’的,”Broche说。“尽管它们仍然卖出大量副本,以《女神异闻录》系列为最佳例子,但我感觉对回合制RPG的偏见并没有完全消失。”

在《异度神剑3》中,一些角色拥有更奇特的特征,比如猫耳朵、翅膀、灰色皮肤或发光的血管——但这些都没有被用来物化他们。虽然你可以说像头脑发热的肌肉男和精于算计的战术家这样的刻板印象确实存在,但它们从未像一部三流后宫动漫中那样显得特别陈腐。但是,由于这些独有特征和更广泛的文化偏见,没有人像谈论《33号远征队》那样去讨论《异度神剑3》。部分原因可能是《33号远征队》的呈现方式更偏向西方美学,并且作为一款处女作,它没有特定的期望包袱。而《异度神剑3》的营销重点是它作为系列新作的身份,并展示了看似混乱的战斗(实际上并非回合制),这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游戏的真实体验。也许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它被遗忘,尽管它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化镜头和引人入胜的悲伤故事。

日本的灵感

《最终幻想X》是许多现代RPG的灵感来源,包括《33号远征队》

在接受RPGSite采访时,SandfallInteractive的联合创始人兼《Expedition33》制作人François Meurisse谈到了他和Broche对JRPG共同的热爱。Meurisse提到《最终幻想X》和《女神异闻录5》是团队最大的影响来源——《最终幻想X》的叙事和《女神异闻录5》的玩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都是日本游戏。

《最终幻想X》于2001年在PlayStation2上发布,后来以《最终幻想X/X-2HD重制版》的形式登陆其他主机。我们最初对PS2版本的评测给出了9.3/10的高分,认为它虽然使用了“典型的角色扮演游戏陈词滥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巧妙地避开了你可能对它的任何预期。”(就像《33号远征队》一样,《异度神剑3》的粉丝也在这两款游戏之间找到了联系。)

《最终幻想X》的主角Tidus是一支守护者团队的成员,他们护送召唤士Yuna,她可以随意指挥超能力生物,去击败一个正在摧毁世界的类神存在。我不能剧透太多,但《最终幻想X》有类似的回合制战斗和牺牲的主题。在任务中,Tidus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真相,迫使他为了世界的更美好而接受巨大的损失。

《女神异闻录5》时尚的UI和镜头感让战斗感觉既令人满意又充满电影感

与此同时,《女神异闻录5》现在被认为是回合制游戏的行业标准,它证明了这种战斗系统依然充满活力,而不仅仅存在于《33号远征队》中。尽管具体细节有所不同,但《真·女神转生》及其衍生系列《女神异闻录》都使用了一种回合制系统,让玩家可以叠加增益并触发连击,从而打出更强更快的攻击。去年我们评测并打出10/10高分的Atlus新作《暗喻幻想》,也建立在这种回合制系统之上。

《女神异闻录》系列凭借《女神异闻录3》首次达到了“小众经典”的地位,它在《最终幻想X》北美发售后大约六年发布,并与《33号远征队》有着相同的主题。《女神异闻录3》非常注重死亡,是该系列中对死亡描绘得最为直白的一部。它的座右铭之一是拉丁语“mementomori”,意思是“记住你终将死去”,而你的队友通过将一把手枪(即“召唤器”)指向头部来召唤他们的“人格面具”(Personas)。这还不包括故事中的剧透,社区至今仍将其视为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挑战我们思考如何看待死亡。

《女神异闻录3》是第一部专注于与队友建立关系和潜在恋爱关系的《女神异闻录》游戏,这一机制非常受欢迎,以至于被沿用到了《女神异闻录4》和《女神异闻录5》中。《33号远征队》也为其角色提供了类似的功能,尽管你可以将所有角色的关系等级提升到最高,而不用担心要在他们之间做出选择。尽管《女神异闻录3》因其节奏缓慢和重复性而受到批评,但有趣的是,人们在《33号远征队》中也抱怨同样的问题。

对于每一款从《最终幻想X》和《女神异闻录5》中汲取灵感的成功游戏,只有少数几款能像《33号远征队》那样引起广泛讨论,即使它们获得了评论家、颁奖典礼和其狂热追随者的认可。我可以整天比较《绯红结系》、《星海》和《八方旅人2》,但仍然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日本与西方的品味差异。

媒体中的文化鸿沟

《百日战纪》是Too Kyo Games的最新作品之一,该工作室制作了《弹丸论破》和《极限脱出》等系列游戏

《33号远征队》来自法国,法国通常属于“西方”范畴,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它的杀人小丑(游戏里的敌人)对我这个美国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其照片级的写实、真人般的呈现方式与我们许多美国人习惯的相符。

动漫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但仍然不是主流。目前在日本的Netflix上,排名前十的节目几乎全是动漫,唯一的例外是《幸福的婚姻》。美国则恰恰相反。我们排名前十的Netflix节目除了《美乐蒂与酷洛米》系列(毫不意外,这也是我最想看的)之外,都是真人剧。

更有意思的是,《33号远征队》在日本的销量并不好。根据Gematsu的报道,当我们在争论哪个《33号远征队》结局最好时,日本人正忙着玩Spike Chunsoft的《百日战纪》。该游戏与《33号远征队》在同一天发布,销量几乎是后者的三倍。这表明,反向的文化偏好同样存在。日本人喜欢日本游戏,西方人喜欢西方游戏。

为什么是《33号远征队》?

《33号远征队》第一幕的团队在我看来是最好的

平心而论,《33号远征队》确实值得称赞。它做得非常好,比如它巧妙地将法国美学融入到主城中,并通过对话和直接取材于法国电影的镜头等细节来编织其影响。然而,如果我们谈论它成功的其他方面——比如叙事、探索和战斗——在此之前有许多其他游戏做得同样出色。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33号远征队》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吸收了过去十年中最好的RPG的精华,并以一种吸引更广泛人群的方式实现了它们。但我们应该尊重那些开创性的游戏,即使它们是关于卡通孤儿对抗大章鱼的故事。

《33号远征队》仍然是我今年玩过的最好的游戏之一。我只是认为,我们应该对“动漫游戏”持有更开放的心态,因为它们包含了许多我们所热爱的元素,即使它们没有那些高清的画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8/57621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