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热情 “点燃” 库洛 FES,《战双》二周目实力 “宠粉”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前些日子,库洛狂欢嘉年华开放抢票时,场面可谓火爆异常。尽管这几年总有玩家调侃:“我们《战双帕弥什》和《鸣潮》还是太”冷门“了,但所谓”冷门”,不过是玩家们藏不住热爱时的谦虚。

真正开抢的时候,谁也没能幸免“死手”一场。导致门票一开即空,社交平台上全是“抢票失败”的哀嚎声。

等到展会真正揭幕,GameLook也在现场切身感受到了这场线下盛会的分量与热度。当广州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地面,保利世贸博览馆外早已排起蜿蜒的长队。玩家们攥着那张”一票难求”的库洛FES门票,脸上是按捺不住的期待

无论是广州盛夏的炙热阳光,还是馆内摩肩接踵的人潮,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游戏本身的凝聚力。特别是当下越来越多厂商开始重视内容的线下实体化与玩家关系的延伸,库洛此次线下FES无疑是对玩家长期情感的具象化回应。

作为库洛游戏首次线下自办FES活动,本次广州站不但集结了《鸣潮》《战双帕弥什》双IP的内容布展,更在主题空间的打造、观演设计与文化交互层面做足了文章。而GameLook也在其中的《战双帕弥什》展区看了个爽。

战双搭起了一个“可以走进去的游戏世界”

科波菲尔海洋馆

作为展区主入口及视觉主轴,“科波菲尔海洋馆”第一时间唤起了大量玩家的情感共鸣。活动现场,这座海洋馆被高精度还原为圆形展厅:步入入口回廊,流动的蓝光将人包裹,穹顶的“水纹”滤镜让灯光忽明忽暗,仿佛阳光正透过海面洒向深海。中央悬吊的巨大鲸鱼模型是全场的焦点,顶部光源透过滤镜洒下,营造出流动幻境的沉浸感。

馆内的“拾光影像放映厅”循环播放《战双帕弥什》过往宣传片,不少老玩家在此驻足,脸上浮现熟悉的笑容,除了对过往的回顾,更多的还是一次情感的再连接。

玩家在留言墙上的留言

此外,展区还设置了一面“留言墙”,玩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作为头像,写下自己的心声。GameLook在现场看到,短短半天,墙面就被密密麻麻的留言填满:有对未来剧情的期待,也有对开发团队的真诚感谢。这种来自社群的真实反馈,无疑是内容密集型游戏在用户运营中难得的宝贵资产。

回溯剧院的人山人海

离开海洋馆后,便来到“回溯剧院”区域,这是一片被划分为四个主题区域的空间:绘奏之约、合奏之音、试炼之战,共同构成了一条“沉浸参与”主线。

在“绘奏之约”处,coser与玩家的互动构成了整个展区最活跃的打卡热点。精致还原的人设服装与角色举止,让参与者仿佛置身剧中现场,而现场小游戏“牌面比拼”也被设计成了轻互动机制,操作门槛低、参与感强,成为不少玩家入场后的第一站。

玩家们体验回响之声项目

转入“回响之声”区域,整体灯光骤然收束,这里提供了角色专属的ASMR语音体验。玩家闭上眼睛,配合手机上的NFC功能,即可“听见”角色的私语与内心独白,一如在剧情中悄然聆听战友的命运低语。

最后的“试炼之战”挑战区,则聚集了不少硬核高玩玩家。活动设置了限定战斗挑战,在巨大投影屏幕下实时展示玩家操作。每当某位玩家打出高连击或完美闪避,现场便响起阵阵惊呼与掌声。

相比海洋馆的沉稳克制与回溯剧院的感性张力,“九龙集市”则以热闹、烟火与民俗为主基调,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战双味中国风”。

拐过一道挂满红灯笼的拱门,九龙集市的烟火气立刻扑面而来。这里像被按下了”不夜城”的开关,老旧的招牌上闪着暖黄的光,霓虹灯管勾勒出飞檐翘角的轮廓。

玩家们亲自上手,体验非遗魅力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FES在九龙区域首次引入了传统非遗技艺体验内容。比如木版画拓印、漆扇等手工项目,皆由各技艺非遗传承人亲自指导,并结合《战双帕弥什》角色或剧情元素进行个性化设计。

这类内容的引入意义并不止步于“丰富展项”,更关键的是:《战双》在尝试将中国传统审美融入科幻叙事的框架中。借助“角色故事+工艺沉浸”的桥梁,让玩家在动手制作中完成对文化意象的内化与情感投射。

此外,九龙集市内还设有诸如“音律舞动”等轻量互动游戏。玩家需站在方格地屏上,依据音乐节奏进行步伐移动,避开音浪线攻击。这种设定不仅低门槛,更加充满了趣味性。

从IP联动到玩家共鸣,内容驱动仍是长线密码

如果说展馆搭建构筑的是承载玩家热情的“容器”,那么FES上热烈的舞台活动与蓬勃的同人生态,则是这个容器中最鲜活、最炽热的“灵魂”——它们让人更直观地看到,《战双帕弥什》是如何凭借长期深耕内容与情感,走向与玩家的真正“双向奔赴”。

这种“情感兑现”的第一个落点,出现在CV见面会与音乐Live环节。

舞台上,多位人气配音演员悉数亮相,与观众面对面重现那些陪伴玩家走过无数剧情起伏的经典台词,并分享自己与角色之间的情感羁绊。每一句熟悉的声线,都是一段记忆的回响;而台下,玩家用最真挚的呐喊与掌声回应这些声音。有的人眼眶泛红,因为他们终于能面对这些陪伴自己无数日月的“声音主人”说一句谢谢。

音乐Live则将情绪推向高潮。GameLook印象最深的,是当《长路归航》的前奏在现场响起时,整个观众席几乎同时起立,挥舞着应援棒大声合唱。那一刻,无需排练,数百个声音自然汇聚成一条情感洪流。

漫漫长路,等你归航

甚至有因行程无法到场的玩家,也在直播上看完了全程,与现场的首席们跨越时空同声共鸣——“为漫漫长路,等你归航。”

但这份热烈,并不仅停留在官方舞台的一侧。FES的另一端,同样燃烧着玩家自我表达的光芒——同人创作者集市。

几十位同人大大现场设摊,摊位前人潮络绎不绝,原创插画、限量无料、手工徽章、同人刊物……这些作品不仅是爱与灵感的结晶,也是玩家们对战双世界的再创作与诠释。无数双友兴奋地与志同道合的同好交流角色设定与剧情猜想。

而这一切的底层逻辑,其实源于战双项目组始终如一的玩家情绪关怀——他们没有将内容创作视为单向输出,而是搭建起了一个能够容纳玩家情感、鼓励玩家参与、并将这种参与回馈到游戏中的循环生态。让这一场线下活动,像是一场现实与虚拟交织的长跑,彼此奔赴、共同抵达。

战双依然是最能“打”的二游选手

一场线下FES的喧嚣散去后,留在玩家记忆里的或许是灯光璀璨的舞台、人声鼎沸的场馆,但能让这份热度沉淀为长久期待的,终究还是游戏本身的内容底气。对《战双帕弥什》而言,六年半的运营历程早已证明:真正能留住玩家的,从来不是一时的营销噱头,而是日复一日对“内容驱动”的坚守。它没有滑向许多长线游戏“玩法复用+皮肤轮换”的舒适区,反而在玩家审美阈值不断提升的今天,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交出了一份份超出预期的答卷。

剧情,始终是战双最牵动玩家心弦的部分。当许多游戏还在为“如何延续主线”绞尽脑汁时,战双却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的路:将过往剧情重开,以“二周目”的形式为故事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周目剧情尾声,首席(玩家)将意识投射到“摇篮游行”章节中即将死去的海底克隆体身上,在七实与伊什梅尔的协助下,将时间线收束回异聚塔出现之前的安全节点”剧情回到以往版本《炽海异途》的时间节点,却开启了名为《覆海归途》的全新战役。而是在已知的故事框架里,埋下无数颠覆性的伏笔。玩家熟悉的角色或许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曾经的遗憾可能迎来弥补的机会,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则可能成为撬动新剧情的关键。

当玩家在新剧情里看到角色跳出固有轨迹、展现出更立体的人性时,那种“与角色共同成长”的共鸣感,远比任何华丽的场景更能触动人心。

如果说剧情是战双的灵魂,那么机体设计与动作玩法便是它的骨架,支撑起整个游戏的“可玩性”。从早期版本到如今的《覆海归途》,战双在“打击感”与“视觉表现”的平衡上,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进化之路。

老玩家或许还记得,战双初期的机体设计带着一股“简约而凌厉”的风格:招式干净利落,动作帧衔接紧凑,每一次攻击都能感受到明确的“反馈感”。而现在的机体,则在保留这份“硬核手感”的基础上,让视觉呈现实现了质的飞跃。就拿这次《覆海归途》版本推出的新机体“比安卡・晖暮”来说吧。

常态下的比安卡手持长剑,招式利落如霜,挥剑时带起的冰晶碎屑会随着攻击轨迹炸开。

而切换形态的瞬间,长剑突然化作灵动的长鞭,光影随鞭梢的摆动拉出流萤般的弧线,鞭身扫过地面时激起的星辉涟漪。但这些特效从未喧宾夺主,每一次光影闪烁都精准对应着招式判定,这种“观赏性”与“操作性”的统一,正是战双动作设计的精髓。

《战双帕弥什》联动《鬼泣》

联动剧情的创新,则更能体现战双对“玩家需求”的敏锐捕捉。还记得《鬼泣5》联动官宣时,玩家社区里那句“早该联动了”的感叹吗?这背后藏着的,是两类游戏粉丝对“硬核动作”的共同期待。

玩家在游戏中完美还原“科目一”

而战双交出的答卷,远比玩家想象的更“懂行”:不仅将维吉尔这一“B站大病区顶流”角色原汁原味地搬进游戏,更还原了他标志性的“阎魔刀连招”“次元切”等核心机制。玩家甚至能在战双的操作体系里,打出《鬼泣》标志性的“科目一”连招(即高速切换武器与风格的极限操作),那种“用战双的手感玩出鬼泣味儿”的奇妙体验,让GameLook这个动作游戏苦手也能在练习中找到乐趣,让高玩则能尽情施展操作上限。

结语

对于一款运营已过六载的游戏而言,“剧情重构”从来不是轻松的选择。这意味着要推翻部分既定的叙事框架,要承担玩家对“颠覆回忆”的抵触风险,更要投入成倍的精力去圆上旧剧情的伏笔、铺就新故事的逻辑——但《战双帕弥什》还是按下了二周目的启动键。这种选择像一场豪赌:放弃“吃老本”的稳妥,偏要在玩家最熟悉的剧情土壤里,种出全新的可能性。

主线二周目的开启,让《战双帕弥什》站在了一个微妙的临界点上。老玩家带着对“旧时光”的眷恋,想看看熟悉的角色会走向怎样的新结局;新玩家则被“重写命运”的设定吸引,好奇这个世界最初的伏笔将如何被重新解读。面对这种“新老交织”的期待,以及玩家们在数年间被不断拉高的审美阈值,项目组没走“加量不加质”的捷径,反而把精力砸在了最“费力不讨好”的地方。

这种“反套路”的坚持,恰恰成了战双最稳的“底气”。回望《战双帕弥什》的路,从初上线时靠“动作手游革新者”惊艳市场,到如今用“剧情二周目”挑战叙事边界,它似乎总在做“难而正确”的事。这种“折腾”背后,是对“情绪陪伴”的深刻理解:玩家爱的从来不是某个固定的剧情走向,而是角色在命运里的挣扎与成长;不是一成不变的玩法套路,而是与游戏一起探索未知的新鲜感。

如今,二周目的大幕才刚刚拉开,那些关于“时间线收束”的谜题、关于角色未来的悬念,还在等着玩家一步步揭开。而对于未来的IP联动、玩法拓展,玩家的期待里也多了一份笃定。毕竟这个团队已经证明,他们不怕打破自己创下的标杆,只怕跟不上玩家对“更好”的向往。或许下一次FES的舞台上,我们会看到更颠覆的剧情预告,更惊艳的玩法演示,又或者,台下响起比这一次更热烈的回应。因为对《战双帕弥什》来说,每一次重启,都是为了和玩家走得更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8/57621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