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石主播逆袭!7年憋出“异步卡牌”神作,《Bazaar》好玩到Steam一炮而红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如果说去年的《小丑牌》(Balatro)让不少玩家真正见识到了卡牌游戏的潜力,那么今年,由炉石早期知名主播打造的《The Bazaar》,则通过其自由度极高的策略体系和多样化玩法,再次引起了玩家和业内的广泛关注。

回顾过去几年,卡牌类游戏的发展其实有点两极分化。一方面,像《炉石传说》《符文之地传说》这样的传统 TCG,凭借 IP 和竞技氛围长期占据主流,但在设计层面逐渐进入“拼数值”“拼套牌”的固化状态。另一方面,独立开发者们不断从 Roguelike、自走棋等其他品类里汲取灵感,试图把卡牌玩法与新的进程体验结合,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可能。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The Bazaar》上线便格外受关注。这款8月14日登陆 Steam 的新品,第一天就吸引了大批玩家尝鲜,在线人数稳定在5000左右,峰值接近8000,口碑也在上线早期打磨阶段稳住在82%好评率。对一款完全没有“大厂背书”的新 IP 来说,这份成绩已经相当亮眼。

发挥脑洞,带来无限可能

游戏的官方试玩视频

《The Bazaar》官方并未提供正式的中文译名,但如果直译为“集市”,却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游戏的核心玩法:玩家如同置身在一个熙熙攘攘的集市,需要在琳琅满目的卡牌中挑选最合适的组合,不断强化与发展自己的阵容,最终角逐胜利。游戏中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变数与可能,就像在真实的集市上,买到心仪宝物的人往往是最有眼光、最善于判断的人。

《The Bazaar》的最大特点,就是它采用了异步对战机制。不同于传统自走棋的实时匹配,这里你对战的并不是对手当下的实时操作,而是他们预先留下的“卡组残影”。游戏会以天数作为基本单位。每天开始时,你可以进入多个商店购买或强化卡牌,每天结束时,才会与其他玩家的卡组交战。

逛商店的过程完全不设限,你可以慢慢思考、随心试验,像单机游戏一样沉浸。无论你何时进入战斗,系统都会让你对上“同一天数”的玩家卡组。随着天数推进,你遇到的对手越来越强,生存难度也越来越高。

游戏胜利条件是率先拿到10场胜利,如果血量耗尽则失败。这种机制有一个极妙的平衡,游戏设计强烈鼓励玩家尽早拉满战力、拿到十胜“跑毒”。如果拖到后期,反而会遇到更强的对手,风险倍增。与市面上常见的“连败攒经济”思路不同,《The Bazaar》完全没有连败收益。连胜则好处极大,你能对上较弱的对手,迅速积累胜场。这让每一场对局都充满紧迫感:要么拼命冲击十连胜,要么在强敌面前小心翼翼、见缝插针。

目前有五个角色可供玩家选择

这种机制的独特性,使得《The Bazaar》同时兼具了单机体验的自由感和多人对抗的紧张感。游戏开始时,每位玩家都会选择一个英雄,每个英雄自带独有的卡牌与流派,但《The Bazaar》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允许你跨英雄“偷牌”。

在游戏中的特殊商店里,你能把其他英雄的卡牌拿到自己阵容中使用。于是,原本独立的职业界限彻底打破,诞生了无数“离谱但可行”的组合。不同于传统自走棋“固定流派”的套路,《The Bazaar》鼓励玩家用脑洞拼凑出独特阵容。哪怕同样选择一个英雄,不同玩家最终的成型阵容也可能完全不同。

游戏中的卡牌分为小卡(占1格)、中卡(占2格)和大卡(占3格)。这一个简单的设计,却带来了极其复杂的策略深度。由于你的场上仅有10个格子,你必须在卡牌的“质量”和“数量”之间进行取舍。强大的大卡虽然占据更多空间,但其效果往往足以扭转战局。这种取舍让游戏后期的场上布局,通常只剩下四到五张卡,每一张都至关重要,极度考验玩家的策略性。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多商店系统。游戏并非只有一个商店,而是有各种类型不同、功能各异的商店,有的专卖中牌,有的专卖大牌,甚至还有组合型商店(如小大商店)。这种设计彻底告别了传统自走棋中“看脸刷牌”的运气成分。如果你想寻找某张特定的核心卡,只要知道它的类型,你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对应的商店,用策略来规避运气。这种多商店系统,将游戏的策略高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使得高手和新手的差距极为悬殊。

游戏的附魔机制

在卡牌效果之外,《The Bazaar》引入了自由度极高的附魔机制。玩家可为任意卡牌赋予燃烧、中毒、冰冻等效果,部分卡牌在特定附魔下还会触发额外能力。这意味着即便阵容相似,也可能因附魔不同而产生巨大差距。正确的附魔甚至可能令战力翻倍。

在玩家血量降至零时,系统会触发一次“背水一战”:保留一条命,并赠送一次附魔机会。这一机制有效避免了因运气过差导致的过早淘汰,同时提供了逆风翻盘的可能。设计上既人性化,又充满戏剧性。

《The Bazaar》的战斗系统基于物品CD冷却,自动释放技能。中前期数值优势明显,但进入后期后,节奏会明显加快,战斗往往在数秒内结束。此时比拼的不再是纯数值堆叠,而是谁的技能启动更快、循环更短。这一机制让后期的对战更加爽快,也避免了战斗拖沓。

《The Bazaar》不仅是卡牌与自走棋的结合,还带有一些Roguelike与RPG元素:玩家可以选择不同角色(商人、海盗、机器人等),发展路线多样。商人可以做“地产大亨”,靠炒房赢下比赛;海盗既能秒人,也能靠龟壳苟活;机器人甚至能召唤机甲、机械霸王龙,极具娱乐性。

网红也来玩跨界

据GameLook了解,《The Bazaar》实际上是较早提出“异步自走棋”概念的产品,其时间甚至要早于GameLook曾经报道过的《背包大作战》。这款游戏由TempoStorm于7年前主导开发,而其灵魂人物正是创始人Andrey Reynad Yanyuk。

Reynad光着脚丫子给游戏宣传

在炉石传说兴盛的年代,Reynad以主播和犀利评论员的身份活跃在欧美卡牌圈。然而,与顶尖牌手相比,他并非成绩最耀眼的一位。更广为人知的,是他在圈内颇具争议的个性——自负、直言不讳,经常在直播中“锐评”其他游戏。

随着时间推移,他对《炉石传说》逐渐感到厌倦,并在一次访谈中直言:“如果我想玩一款能即时回应对手操作、注重防御博弈的游戏,我会选择《万智牌》。如果我想体验类似象棋般的你来我往,我会去玩《昆特牌》。而如果我想在‘脑叶切除’之后无脑坐在沙发上流口水,那我才会去玩《炉石》。”

这段言论既体现了他对传统CCG局限性的强烈不满,也预示着他日后跨界的野心。2018年,Reynad正式迈出最大的一步——从直播、电竞跨界到游戏开发,决定亲自打造一款与众不同的卡牌游戏,《The Bazaar》。

这款游戏从卡组构筑到广义策略的转变过程,包括前面提到的具体设计理念的改变,也包括各种开发进展的汇报和试玩版本,几乎都是在Reynad的Twitch直播间或者YouTube频道公开展示出来的(也包括早早就建立的Reddit和Discord频道)。这位网红大主播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健谈和粉丝基础,在集思广益的同时也把开发分享做成了持续的宣传。

在早期的众筹宣传中,Reynad明确表达了对传统CCG付费模式的质疑。他直言:“在我的游戏里,你起手就能解锁几个职业,每个职业的所有卡牌都是完整的、平衡的。随着游戏更新加入新职业,你可以选择花钱或用游戏内货币来解锁它们。大部分收入会来自皮肤等外观内容,商业化更接近传统MOBA。”

《The Bazaar》包含了其它游戏里常见的赛季通行证

这一愿景与当时市面上常见的“卡包付费模式”大相径庭。后者往往通过卡包、稀有度和材料消耗,强行制造付费门槛。而Reynad则试图避免“氪金买卡”,让玩家在起点上获得更公平的体验。不过,这一设想在落地过程中并非没有争议。部分反对者指出,《The Bazaar》最终采用的“通行证+职业解锁”模式,与最初承诺的“所有卡牌全解锁”存在矛盾。

除了商业模式之外,《The Bazaar》最大的创新是“异步对战”。在多数玩家习惯的卡牌/自走棋框架中,实时PVP是必选项,而Reynad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一次采访中,他回忆了当时的决策过程:“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设计决定。我们宣布时,市面上没有任何成功的异步多人案例。当我们在YouTube上展示原型时,支持者和粉丝一度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会让比赛变糟糕,这不再是多人游戏了。’”

尽管如此,Reynad仍坚持推进。事实证明,这一机制让玩家能够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慢慢思考卡组构筑,而对战则通过匹配残影来完成,从而兼顾了单机体验与多人竞争。如今看来,这一创举甚至比后来的同类产品更具“先行者”意义。

结语

自走棋作为一个玩法门类,曾凭借“烧脑策略+数值博弈”的双重魅力风靡全球。如今《The Bazaar》正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沉浸式的节奏吸引玩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作品是否有望从PC端进一步扩展至手游与小游戏赛道,为中小团队打开全新的机会窗口?

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很有机会的。《The Bazaar》的UI设计与交互逻辑相当适配移动端。倘若未来登陆手游市场,理论上只需在上手门槛上进行一定优化与简化,或许能让更多轻度用户顺利进入游戏节奏。

更重要的是,异步数值向的设计天然适合手游和小游戏平台。由于战斗过程并非完全实时驱动,服务器压力与客户端性能需求相对可控,研发门槛显著低于传统高并发在线游戏。对于资金与人力有限的中小团队来说,这类产品不仅能够在开发周期和成本上取得平衡,还能在保持核心策略乐趣的同时,为玩家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沉浸体验。

玩家无不给出好评

唯一的遗憾在于,目前《The Bazaar》并未支持中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国内市场的传播和渗透。考虑到自走棋类玩法在中国用户群体中仍有广泛接受度,一旦官方后续补充中文支持,叠加手游化与小游戏化的潜力,或许有望让这款作品迎来更大范围的玩家增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8/57676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