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距离感”,腾讯游戏激活“陪伴系”公益新可能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最近,GameLook 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不少腾讯游戏里,好友们的头像框上悄然绽放出一朵朵“小红花”。起初还以为只是游戏里的新装饰,但仔细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年一度的“久久公益节”又到了。

和往年一样,玩家参与游戏内的公益活动,就有机会解锁这枚小红花头像框,成为公益行动的“可视化勋章”。与此同时,久久公益节中最具代表性的玩法之一——游戏“礼包捐”,也在今年再度登场。

那么,“礼包捐”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把游戏玩法和公益行动巧妙结合的创新模式。玩家既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跳转,直接捐款给公益项目;也可以通过H5页面、“礼包捐”小程序捐出对应金额,支持公益项目,收获一份游戏内的专属虚拟道具礼包。

此外,玩家也可以在游戏内参与定制化的公益玩法——比如在《QQ飞车手游》里,每周完成1次游戏任务,玩家能解锁3次解锁助力机会,并获得游戏点券和小红花奖励;而随着全服小红花数量的不断积累,达成助力目标后,游戏将会通过腾讯基金会支持“未来调色盘计划”公益项目。

图片:《QQ飞车手游》公益活动

这已是腾讯成长守护携手超核玩家一起做好事的第五年。从最初仅有 2 款游戏参与,到如今游戏“礼包捐”吸引了超过 60 款游戏加入,腾讯成长守护逐步构建起一个持续陪伴玩家与受助青少年的公益生态。

图片:游戏“礼包捐”活动

这背后折射出一个更大的趋势。过去几年,“游戏是否能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行业内外反复讨论的话题。作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游戏厂商,腾讯天然处于聚光灯下。

GameLook观察到,腾讯并没有将公益仅仅理解为一次性的捐助,而是尝试把游戏变成一种能动员数亿玩家、并将玩家力量转化为社会能量的文化载体。“礼包捐”正是这种理念的具象化体现——它把公益从一件“额外的负担”变成了玩家日常娱乐里“顺手参与”的小事。

做公益也可以这么简单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公益的最大障碍往往在于一种“距离感”。传统的公益捐助,有些流程复杂,有些结果模糊,让人很难清晰看到善款的去向,甚至会产生怀疑——这笔钱究竟有没有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这种隔阂,让公益在年轻人群体眼中显得相当遥远。

想要真正改变这一点,就必须将游戏厂商、玩家与受助人群串联在一条清晰的纽带上。厂商搭建起公益的场景与机制,玩家在其中通过简单有趣的操作完成互动,而最终成果又能以具体可见的形式反馈到受助人群身上。游戏×礼包×公益的闭环,不仅让玩家的每一次公益行为都更有分量,也让公益从一件抽象的“大事”,变成一件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小事”。

游戏“礼包捐”的意义,正是在于此。它把公益巧妙地嵌入到日常娱乐之中,极大降低了参与门槛。玩家只需在熟悉的游戏场景里完成一次轻量化互动,就能同时收获游戏内奖励与公益满足感。

公益因此变得有趣、可感,真正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里。

比如在《火影忍者手游》里,玩家送出游戏内的“科技卷轴”道具就能推动全服公益进度,每送出1个卷轴即可获得小红花和礼包奖励,而当全服助力人数达到1000万时,所有玩家可以解锁小红花头像框,《火影忍者手游》还将通过腾讯基金会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展科技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火影忍者手游》连续三年和玩家一起为乡村孩子送去科技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接触AI潮流,打开科技大门。对于玩家来说,这只是一段轻松的游戏体验,但在另一端,难以接触前沿科技的孩子们却能因此收获实实在在的物资和课程。

图片:《火影忍者手游》公益活动

去年,《冲呀!饼干人:王国》集合玩家的爱心力量,为山区孩子送去了美育资源。那时,游戏的主美亲自走进贵州的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美术课。课堂上,小朋友们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为饼干人设计出一套套别具一格的服装。

今年,故事继续延伸。孩子们的画作被带回游戏世界,转化为独特的“公益糖衣”。玩家只需捐赠6元,就能获得由孩子们亲手设计的主角皮肤。而玩家的全部捐赠款项将投入“未来调色盘计划”,为更多乡村孩子送去画笔、色彩与梦想。

玩家在虚拟的饼干王国里穿着孩子设计的皮肤闯关,孩子在现实里知道 “自己的画被广大玩家看到”,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世界,因为艺术与善意连在了一起。

图片:《冲呀!饼干人:王国》公益活动

在《FC足球世界》的绿茵赛场上,玩家们也正用独特的方式,为青少年科技教育 “传球”。不久前,《FC足球世界》联合腾讯成长守护共同上线 “助攻未来计划”活动,把游戏里的竞技热情,变成了助力欠发达地区孩子接触 AI 世界的力量。

玩家在游戏内参与活动,即可积攒 “爱心值”,这些分散在玩家手中的爱心值,像一颗颗汇聚的足球,朝着同一个“球门”推进 —— 当全服爱心值累计达到 1500 万时,《FC足球世界》便会通过腾讯基金会,支持 “给孩子一堂 AI 课” 公益项目。

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圆满达成。而这份达成的背后,是千万玩家的主动参与,在所有加入爱心活动的用户中,有 87% 的玩家选择为公益驻足,用捐赠的方式让爱心落地。更有 18% 的捐赠玩家,特意在游戏中戴上了 “小红花” 定制头像进行比赛。

图片:《FC足球世界》公益活动

而《火影忍者手游》和《FC足球世界》支持的 “给孩子一堂 AI 课” 项目,也正把这份心意变成实实在在的改变:它为乡村学校送去 AI 硬件设备,让孩子们第一次亲手触摸到可拼装、可编程的科技小车;它会开发适配的科技课程,把抽象的 AI 知识变成有趣的实验与探索;它还会为教师提供科创经费和专业培训,让乡村老师能更有底气地带着孩子们走进科技世界。那些曾经只在课本里见过的 “人工智能”,如今正通过玩家的助力,变成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向往与好奇。

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玩家不再是一次性地捐出现金,而是通过日常娱乐行为完成一场场“顺手的公益”,让献爱心变得更轻松、更具持续性;而孩子们也不再只是获得一时的物资支持,而是通过“给孩子一堂AI课”“未来调色盘计划”“未来音乐坊”“乡村体育燃梦计划”等项目,真正培养起兴趣与能力,获得长期成长。腾讯游戏及其成长守护团队希望通过这些长期而细腻的公益行动,构筑起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结实基础,从而在“防沉迷下半场”里交出一份更有温度的答卷。

“小小的梦”与“大大的梦”

“游戏×公益”,听上去很神奇是吧。但腾讯游戏及其成长守护团队,已经在这条路上坚持了很久。

早在2017年,腾讯游戏便率先搭建起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起系统化的防沉迷框架。自2021年国家出台“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以来,游戏沉迷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2024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报告》提到,2024年每周游戏时长3小时以上的未成年人占比为24.9%,较2021年下降37.2%。

可以说防沉迷的“上半场”已经交出了一份相对令人满意的答卷。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减少游戏时间,并不能真正回答“如何让孩子更好成长”。在解决了“底线问题”之后,行业必须面对“发展问题”。

因此,腾讯游戏的未成年人保护正从单一的“限制”,走向“疏堵结合”。既在游戏内“堵住”沉迷风险,也要在游戏外为孩子“疏导”出更多元的正向选择。在必要的控制之外,腾讯更希望为孩子提供探索兴趣、健康成长的广阔空间。

2021年,腾讯进一步将目光投向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其成长守护团队启动了“智体双百” 计划。帮助城乡学校的孩子们修建“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并开发游戏化科技、体育课程。截至2025年9月,“智体双百” 计划已在城乡学校落地105个未来教室与未来运动场。

图片:在喀什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建设的腾讯未来运动场

在“智体双百”的基础上,2025年,腾讯成长守护正式升级推出了“触梦计划”。如果说“智体双百”是“双核驱动”,那么“触梦计划”则是“多维绽放”,逐渐形成了“技术+服务+公益”的三位一体格局。

它继续推动科技与体育的深入落地,同时新增了美术与音乐,让更多领域的梦想被点亮。

“给孩子一堂AI课”项目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学校适应AI潮流,为师生提供一扇面向未来的学习窗口。孩子们能在课堂上亲手拼装编程小车,亲自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那一刻,小小的眼睛里闪烁的,不只是好奇心,而是真正对未来的憧憬。

图片:“给孩子一堂AI课”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接触前沿科技

“未来调色盘计划”,则将为乡村孩童送去美术工具包和非遗美育物资。教师们在接受专项培训后,带着孩子们一起结合在地文化、自然进行创作。乡村孩子们则拿起画笔,把心里的山川、村落、家人和梦想涂抹在画纸上。

图片:“未来调色盘计划”希望加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而随着“未来音乐坊”公益项目逐渐推进,乡村学校里也将第一次出现数字化的音乐课堂。孩子们会在 AI 软件的辅助下,自己编曲、演奏,甚至尝试改编非遗旋律。那些原本缺失的音乐教育资源,如今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被补齐。当小手按下琴键,奏出略显生涩的和弦时,那声音虽不完美,却承载着最纯粹的热爱与希望。

图片:“未来音乐坊”旨在利用AI技术赋能乡村音乐教育

“乡村体育燃梦计划”点燃了孩子们运动的火种。在数字化篮球教学和专业青训营的助力下,孩子们在课堂中燃起运动热情,发掘此前被埋藏的体育天赋。从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到敢打敢拼的球场先锋,改变正在运动场上发生。

图片:“乡村体育燃梦计划”让孩子们接受专业训练

这些细水长流的行动,共同汇聚成一个更温暖、更长远的公益网络。

多年的积累,让腾讯游戏做公益不再是“零星事件”,而是逐渐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方案。从科技到体育,从音乐到美术,这些项目共同描绘出一个更完整的“未成年人保护图谱”。
在行业内,这种坚持和前瞻性是少见的。大多数游戏厂商在公益上往往是“点状投入”,但腾讯选择用长期项目搭建“陪伴式”的支持网络。这种行业领先性,既体现在规模,也体现在理念。

在乡村的课堂里,一个孩子在黑板上画下自己心中的宇宙飞船;在简陋的操场上,一群少年追逐着足球,喊声此起彼伏;在音乐课上,小小的手第一次触碰钢琴键,发出略显笨拙却充满希望的声音……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是最单纯、最具体的“小小的梦”。然而,当这些梦被点亮,它们也悄然汇聚成社会共同追求的“大大的梦”。

这正是“触梦计划”的核心所在:让“小小的梦”不再孤单,让“大大的梦”触手可及。

在 GameLook 看来,“触梦计划”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它有多宏大,而在于它让人看到了另一种路径:游戏并不只是在屏幕里点亮技能树,它同样能在现实中点亮孩子们的梦想。而这种脚踏实地的探索,或许才是真正推动行业认知升级的关键。

孩子的每一步,腾讯在守护

从“智体双百”到“触梦计划”,这条脉络的延续与拓展,折射出腾讯游戏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长期思考与产业自觉。在未保的主线之下,公益成为了这一保护理念的自然延伸。腾讯通过“触梦计划”及相关项目,将未成年人保护具体化,为孩子们提供接触科技、艺术、体育等多元化资源的机会。公益不再是一次性物资的赠与,而是孩子在兴趣和能力上获得持续成长的桥梁。通过这些项目,孩子们能够在课本之外,感受到世界的宽度,拓展认知的边界,同时在探索中获得力量和自信。

玩家在这一生态中也获得了全新的参与感:他们的日常娱乐行为,通过礼包捐赠等形式,间接助力孩子成长。在游戏与公益的交汇点上,玩家不再是单纯的捐赠者,而是陪伴链条中的一环。他们的每一次操作、每一次参与,都在无形中为孩子们的成长添砖加瓦,同时也让自身体验到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这种模式,让娱乐行为与社会价值创造达成了自然融合。

所以GameLook认为,所谓“陪伴系公益”的价值,正在于它突破了单向捐赠的模式,从“给予一份物资”升级到“共建一个未来”,真正建立起长期陪伴的模式。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加入其中,越来越多的玩家在虚拟的世界中体会到现实的温度,体验到“边玩边行善”的意义。

这正是腾讯游戏在防沉迷“下半场”所描绘的蓝图:一个基于长期陪伴、汇聚多方力量的“陪伴系公益”生态,用产业的责任感与文化的号召力,让“小小的梦”与“大大的梦”相互交织,共同成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9/57808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