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应该怎么做?玩家高声疾呼:请把光追的钱,花在让NPC学会吃饭睡觉上!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随着游戏《天外世界2》发售日的临近,游戏总监布兰登·阿德勒在近日的采访中明确指出了该续作的开发方向:全面拥抱更深度的角色扮演机制,将选择权交还给玩家。阿德勒总监表示:“玩家真正渴望的是能深入沉浸其中——他们既要钻研硬核的数值系统,又想尝试构筑各种不同流派。那些我们逐渐删减、简化或压缩的RPG元素,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存在。”

Rediit热帖——玩家想到什么样的RPG游戏

这一表态在核心玩家群体中引发了强烈共鸣,但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长期困扰游戏行业的根本性矛盾:玩家对“鲜活世界”的极致追求,与开发商面临的预算、产能和技术现实之间,存在着一个难以逾越的“不可能三角”。

不要狗屁光线追踪,我要的是真实可交互的NPC

这番言论在玩家社区中得到了印证。有个高赞回答深刻地道出了许多RPG爱好者的心声:“我无法代表其他玩家,但就个人而言,我真正渴望的是更具生命力的互动世界与角色。不知为何,当下许多所谓的‘3A大作’仍充斥着如同布景道具般的角色与城市……如果非玩家角色仅仅作为‘任务发布器’或‘商人’僵立在固定位置,即便拥有再多多边形建模,也毫无意义。”

这也表明,玩家的需求已从单纯的美术升级,转向了对游戏世界互动性与真实感的追求。

更有激进派表示:说得太对了。我根本不在乎什么光线追踪、4K分辨率、500帧率或者要花200小时才能通关的巨型地图。重要的是这个世界和其中的角色要有趣、迷人且真实可信。它们需要具备交互性,同时还要能自主”生活”和演变,无需玩家介入。

我希望看到一个村庄能自主发展,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不需要我作为玩家的参与。我不想感觉自己是个众星捧月的”神”,我希望NPC拥有自主性,甚至能互相帮助。玩家应该是巨大机器中一个契合的齿轮,而非掌控世界万物的神明般存在。

然而,玩家的这一看似朴素的诉求——“让世界生动起来”对于开发商而言,却是一个成本高昂的无底洞。

当前3A游戏的开发普遍将巨额预算倾注在美术表现上,力求角色和场景的逼真。但问题是,一个外观极致精美却只能进行固定交互的NPC,其体验深度远不及一个外观简陋但行为逻辑丰富的角色。玩家抱怨的正是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体验。反观一些美术质量平平的游戏,却因玩法扎实、系统深入而让玩家乐此不疲。

如何创造“生动”的NPC?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让“真人”来扮演NPC,其互动性和应变能力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将“生动世界”的重担交给真人玩家,在单人叙事RPG中几乎不可行。若由开发商来打造高度智能的NPC,则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GameLook注意到,评论区频繁提及《天国:拯救》系列作为正面范例。这款游戏中的NPC拥有极其丰富的行为树,甚至拥有一套完整的作息系统——夜晚他们会将衣服整齐地放在木箱中,上床安睡,清晨起床生火做饭。玩家的行为也会引发NPC的真实反应,如果衣服太久没洗,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抱怨“你是不是馊了”。

《天国:拯救2》导演晒出的游戏文本量,相当直观

然而,这种极致的真实感背后是惊人的文本量——《天国:拯救》的文本量达到了惊人的220万字,甚至超越了《博德之门3》。为一个可能只在新手村出现一次、此后玩家再也不会接触的角色,投入大量资源编写深度对话和行为树,从投入产出比看是极大的浪费。但若不在这些细节上投入,世界又会显得死板而缺乏生气,这种投入对大多数开发商而言难以复制。

让AI试试?

《Rust》

在传统单人RPG框架内难以破解上述困境时,市场自身已经孕育出一些替代方案:多人游戏与沙盒仿真: 如《Rust》这类游戏,通过极高的物理仿真度和玩家驱动的社交结构,成功创造了持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世界。其采用的“赛季制”或服务器定期重置机制,解决了传统MMO中数值积累、玩家回流难的问题,让每个新周期都成为一场从零开始的生存竞赛,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与重复可玩性。

这解释了为何像《Rust》这样的多人生存游戏能成功营造出高度动态和充满玩家间勾心斗角的“鲜活”世界——其互动性由玩家自身提供。

另一种是二次元游戏的“高压”内容更新: 以米哈游为代表,通过数百甚至上千人的团队,以40多天一个版本的极限速度进行内容更新,通过堆产能的方式勉强维持玩家对新鲜内容的需求。然而,这种模式对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在成本和规模上都难以复制。

最后一个就是AI技术了,这也是GameLook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方向。要同时满足“好剧情”、“高美术品质”和“鲜活世界”这三个条件,仅靠人力堆砌已接近极限。生成式AI和AI NPC技术有望以可承受的成本,实现海量且高质量的个性化内容生成与动态交互,将开发团队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核心创意与体验设计。

GameLook曾报道过,Totally Human Media公司CEO、前Steam Labs开发者Ichiro Lambe表示,根据其使用Steam API做的一个内部统计,Steam平台上有接近8000款游戏使用了生成型AI,比一年前翻了8倍。RPG的真正复兴,很可能有赖于AI技术的成熟与普及。

结语

《天外世界2》总监布兰登·阿德勒的宣言,精准地命中了核心RPG玩家的渴望。然而,玩家的理想与开发的现实之间,横亘着一个关于产能、资金投入与市场风险的“不可能三角”。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商们只能在其中艰难地寻找平衡点。

无论是通过《Rust》式的玩家社会构建,还是二游的内容运营,都只是应对这一矛盾的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唯有期待AI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为游戏开发者提供一套强大的解决方案,最终打破三角困局,真正创造出那个我们一直渴望的、既美丽又充满灵魂的沉浸式RPG世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10/58014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