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化腾PPT’谈社区话题传播

GameLook专稿 发自上海 文/洪涛

在gamelook建站历史上,有一件事值得记下的就是‘马化腾PPT’这个话题旋风,因为最初这个话题的开端可以算上GameLook,而最终从Gamelook这条线所形成的传播结果还是比较可观的。首先说说我自己能够统计到的最终数字。

GameLook专稿 发自上海 文/洪涛

在gamelook建站历史上,有一件事值得记下的就是‘马化腾PPT’这个话题旋风,因为最初这个话题的开端可以算上GameLook,而最终从Gamelook这条线所形成的传播结果还是比较可观的。首先说说我自己能够统计到的最终数字。

1 在sildeshare该PPT创造12659 次阅读,15人follow了gamelook,加该PPT fav的有几十人。
2 Gamelook该贴的点击率达到了780次,当日Gamelook网站流量破了记录。
3 新浪微博GameLook此贴被转发22次,当日sina微博导入121次点击。
4 从搜索引擎,搜索Gamelook的96次,搜索马化腾相关 15次。

Gamelook帖子发布时间是12.8,基本所有的点评和转载基本都在这个时间点之后。
原帖地址: 马化腾给大家上课: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ppt
http://www.gamelook.com.cn.cn/?p=9074

首先,说说这个PPT的真实性,这个确实是马化腾的。

比如其后有几个博客,麦田说这PPT不是pony的,刘兴亮说是。
GameLook的回答是,这确实是马化腾的PPT,而不是别人的,这个PPT最开始是在09年1月份,腾讯的一次讲座中使用,由马化腾本人来做的演讲,如果各位有关注网上的一些消息,有人在1月份就写过该讲座的读后感。而期间还有博客or记者写过马化腾的深度报道说到了这个ppt很多的内容,所以当笔者得到PPT,标题就直接写马化腾了。

其二,如何引爆了这个PPT的话题?谈谈传播机制

1)这里跟gamelook的定位有一定的关系,gamelook的固定读者群非常的稳定,不同于消费者网站,目前各类方式的订阅人数超过了500人,这些读者全部跟互联网业有关,该话题在这个群体内引爆,专业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相当的可观。

2)Gamelook最初发布该PPT的手段,更便于了分享,通过gamelook观看的仅占6% ,而Gamelook设置的分享按钮又一次加速了该话题在社区的传播。
sildeshare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PPT分享平台,通过这种形式发布出去,在转载中,各位博客很容易就可以copy分享代码。推波助澜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检查了一遍搜索引擎,发现各位博客引用的PPT播放地址都是sildeshare这个PPT。

3)通过sina微博,在SNS社区上直接转载22次,第二次引爆了话题,导致大量的互联网业朋友看到了这条消息,影响到意见领袖,刘兴亮同学、麦田同学写了观后感,更加刺激了用户来找这个PPT。而搜索上该PPT的指向是sildeshare。

4)通过Gamelook的媒体圈子,在部分媒体上获得了关注,社区中出现了该PPT的内容。
这是因为Gamelook不是一个简单的博客,我们有自己的媒体QQ群,一直以来对媒体的资讯管道较为畅通。

总结一下这次话题传播之所以成功,引起业内众多讨论的原因。

1 名人效应,qq,马化腾,这个就保证了流量
2 内容的分享机制,PPT的分享模式、社区分享功能、新浪微博。。
3 社群的选择,固定读者群稳定,Gamelook的读者群对马化腾没有免疫力,Orz….
4 意见领袖的加入,刘兴亮、麦田等写了读后感,再次引爆。
5 媒体的推波助澜

最后,说下我自己对该PPT的看法。

对于马哥这个PPT,我持赞赏态度,有部分博客说如果马哥事无巨细,这么管公司怎样怎样,领导应该抓重点。
我的观点是,实质上,UE用户体验这块,就是各位所说的产品中的一个重点,所有研发的投入、努力、创新,最后表现在用户面前的一是画面、二是过程的感受,这是产品、品牌跟用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接触点,这点做不好,再好的技术、产品都是废物。对互联网产品而言,UE就是一个核心的竞争力要素。看看史玉柱如何成就了《征途》不正是如此么?再看看苹果的乔布斯,每次发布会还不是事无巨细的举例、唠叨,哪个细节乔布斯不关注呢?

第二,传播这个PPT的目的何在?这个PPT最初是在我们qq群内出现的,第一时间发布到了Gamelook上,虽然过期快1年,而且是邮件产品,跟游戏没太大关系,但并不影响大家来深度学习腾讯、学习马化腾对互联网产品的理解。QQ当前的地位,根本不怕任何竞争对手,也不怕这种程度的曝光,而该PPT流如业界,体现了QQ管理者–马哥的智慧所在。

第三,对于互联网、网游业的各大公司,一直都在抱怨的是人才瓶颈的问题,发展速度太快、人才跟不上。但是人才从哪里来呢?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培训体制、知识留在自己的公司中。而期望目前国内大学教育产出一批创意、策划、执行力俱佳的人才,谈何容易?国外众多重量级公司都发迹于大学校园,在国内可能么?能够上完课、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就不错了。而对企业而言,在大学教育缺乏实战性的现状下,企业不付出、如何有人才的回报?产学研,现在只有学,很多新人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知识体系。

希望马哥的PPT以后越来越多,也希望更多的互联网大佬们,多多分享大家的智慧,互联网能够出现学习浪潮的次数太少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09/12/9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