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资金南下港股已疯,游戏股为何被遗忘?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迈入新的一年,好不容易得到抑制的疫情,又出现了零星的火苗,挑动着人们的神经。而要说最近能有什么事跟疫情一样,能持续吸引人们的强烈关注,那恐怕是非股市莫属了。

新年伊始的头两周,港股就涌现出了惊人的资金流通量。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南下资金已经持续净买入港股超过了1300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仅243亿港元。并且这个趋势还没有放缓,周一(1月18日)全天的净买入更是超过了200亿港元,破了单日历史记录。

相对比同期A股市场370亿元的净流入,港股如此大规模且密集的资金流入,不免让人好奇这笔庞大的资金的最终流向。实际上,除了因最近川建国同志对我国三大运营商一纸禁令而导致有400多亿资金紧急抄底外,其余的近1000亿资金大部分都流入了港股一些优质的平台和巨头公司。

腾讯作为港股的股王,自然“首当其冲”,即便股价偏高,但依旧有500多亿的净买入加持。而像是中兴国际、小米、美团等优质资产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而在恒生科技指数31支成份股中,心动网络更是凭借20.6%的涨幅领跑全场。

南下资金疯狂的涌入,使得港股市场股价集体上涨,而反观A股市场,却落了个高喊“卖A、买港股”的尴尬。

1月19日,A股市场在经历了昨天的短暂大涨后,今天默默地转跌,大盘指数下跌0.83%,创业板指下跌2.05%,不过沪深两市的成交额保持在万亿的规模。其中,在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大放异彩的游戏板块,除了个别企业外,却集体失声。尤其是以完美世界、三七互娱、吉比特、世纪华通四家投资者关心的上市游戏企业,在港股大肆上涨的时刻、他们的股价近期却较为萎靡。

看到截然不同的处境,总结最近的股市,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港股的大量资金买入什么时候停止?二、游戏板块为何被市场看低?

港股“暴走”或许只是开始

南向资金的爆炸性涌入,源自A股市场各种抱团股的瓦解。有意思的是,就连曾被戏称为硬通货的茅台也罕见大跌,跌幅为2.6%,代表性指数“茅指数”也大跌超过2%。

A股港股严重的分化,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政策因素。2020年,因疫情实行的宽松调整,全球股市大放水,低利率,强财政刺激,全球几乎所有的资产类别,包括中美股票、债券、黄金、数字货币等,均实现了大幅上涨。

但在这个过程中,港股的表现却有点逆行的味道。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港股全年保持下跌的状态,成为全球市场表现最差的一个,由此也导致了H股的折价对比A股,位居过去10年最高水平。这意味着,企业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A股平均比H股高30-40%。

而A股没有的一些中国上市企业,比如中国电信三巨头,由于美股的制裁等原因,刚刚从美股摘牌退市,大多都选择了回归更为成熟的港股。美资的退出,使得这些巨头的股价被市场明显低估。类似中海油这类稳定中概股在被制裁后,甚至处于多年最低水平附近,与去年3月份疫情较为严重时期的最低点大致相当。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被低估的股票具备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上市科技公司,拥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是一座待发掘的宝矿。而H股较之A股的估值优势,最终给港股带来了流动性,使得投资者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更倾向于把资金投入到估值更低的港股,并加速带动了A股抱团带来的核心资产泡沫的破灭。

在港股低股价、多优质企业所带来的市场聚拢效应影响下,资金南下只是刚刚开始。

游戏上市企业上演股市“罗生门”

正如上文所言,游戏板块在港股持续走高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太大的动静。这一点,无论是在A股还是在港股均如此。为何会如此?

要回答这一点,需要先来了解以下各个游戏股的市盈率。市盈率作为评估游戏企业未来前景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较高,说明该只股票的未来市场表现较好。而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市盈率越低,越有投资的空间。

以A股的四大游戏公司为例。吉比特的市盈率为23.78倍,三七互娱为22.74倍,完美世界27.85倍,世纪华通则仅为18.07倍。不难发现,A股市场的明星游戏企业市盈率普遍维持在20倍的水平线上下。

作为对比,美股的上市游戏公司的市盈率则要高许多。比如动视暴雪的市盈率就达到了31.68倍,而有着美国“腾讯”之称的EA,其市盈率为30.66倍。总体而言,美股的欧美游戏企业,其市盈率普遍维持在30倍左右。

对比两者可以发现,实际上,A股游戏板的市盈率对比欧美的上市游戏企业,处于偏低的位置,不过搞笑的是,当年游戏公司从美股退市转站A股图的就是市盈率更高,眼下的结果颇让人尴尬。这凸显了投资者对A股游戏股的信心较为不足。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资金南下而暴涨的港股,港股游戏板的市盈率比A股还要低。

比如IGG的市盈率就为5.77倍,2020年初发挥出色的友谊时光的市盈率则为9.29倍。接连暴涨的港股,为何独独忘了游戏这个在疫情期间表现良好的角色?甚至可以扩大一点说,为何游戏企业普遍的市场期望值不高?

让游戏企业回归游戏

实际上,导致市场期望过低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游戏产品上。以吉比特为例,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吉比特在去年8月份达到671.6元/股的最高价后,在随后的6个月里便开始了持续性下跌。截至目前,吉比特的股价已经在卖方“看好”的高呼声中被“腰斩”,最新报价309元/股。

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过山车戏码,源于吉比特的净利润低于营收增速。其公布的Q3财报显示,公司利润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0.5亿、7.95亿,同比增长31.79%、18.62%,虽然参与了《最强蜗牛》大陆地区买量发行、以及港澳台的发行,但短期对利润加持并不显著。1月11日,吉比特公布《摩尔庄园》手游延期上线后,错过春节档的吉比特开始受到投资机构的大量减持,进而与其他A股企业保持了一致的20倍左右的市盈率。

在GameLook看来,投资人对估值提升持有担忧,主要原因在于对游戏公司收入增速不稳定的忧虑。中国游戏企业要达到欧美游戏企业的市场期望,需要找到两个新的市场增长点,来让投资者对中国游戏企业有一个期望的空间。

其一,是寻找规模的新增长点。目前,国内游戏市场进入存量竞争,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放宽产品的目标范围,与其将心思全部放在国内市场,跟头部企业展开高烈度的精品游戏竞争,倒不如考虑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既做国内市场,又突围海外市场,通过内外兼修来实现收入的多元化,使市场规模扩大。

诚然,像是完美、三七等游戏企业的营收主要来自国内市场,突围海外尚需要时间准备合适的产品,但考虑到海外相对宽松的产品限制,以及相对较多的市场机会,仍旧值得国内游戏企业去尝试,加大海外破局的力度。

其二,最根本是做出优质的游戏产品。在国内版号紧缩,政策趋严的情况下,国内游戏企业的精品化意识得到了加强。而米哈游《原神》全球通吃的事实证明,精品化游戏出现不仅适用于国内,更适用于国外。这实际上告诉了同行,在如今的市场竞争态势下,做精品游戏的同时一定不能错过海外市场。

尽管海内外市场用户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会给产品研发带来巨大的挑战,并且有些附带地域属性的游戏产品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全球玩家的认同,但真正突破地域瓶颈,产出精品化产品的游戏企业,却无一例外在海内外都获得了成功。趋势尚且如此,唯有上市企业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突破。

从更长期的行业发展决定因素看,无论是A股游戏板块,还是港股游戏板块,长期估值的提升来自于更加宏观的因素,如技术突破(VR、云游戏)、模式创新(变现或营销方式的突破)、市场空间(用户规模和付费意识提升)带来的长期发展潜力。从目前游戏行业发展的态势来看,全球游戏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1/41266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