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Now云游戏翻倍涨价,英伟达哪来的勇气?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前不久,云游戏行业震动,万众瞩目的谷歌Stadia关闭了第一方工作室,不禁让整个行业似乎陷入了沉寂的状态,不过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英伟达旗下的云游戏GeForce Now却一反常态,提高了其订阅制服务的价格。

根据外媒报道,英伟达在周四宣布将GeForce Now中原先每月4.99美元的订阅制服务调整至每月9.99美元,并且英伟达还提供了一项年度会员制的服务,每年价格在99.99美元。

有趣的是,众所周知英伟达的主要业务是做显卡的,受于芯片短缺、区块链行情等多方因素,最近显卡的价格一度飙升,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自然也将之与显卡涨价联系在了一起。不过,英伟达给出的解释是,此次价格上涨代表了平台的演变,那么GeForce Now这些年到底都做了啥?

800款游戏畅玩,英伟达提价底气十足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GeForce Now虽然进行了提价,但海外云游戏服务中也并不算最贵,比它便宜的有亚马逊的Luna,每月5.99美元;与之相同的有谷歌Stadia,每月9.99美元;最贵的则是微软XCloud,由于订阅服务多平台共通,每月的售价达到了14.99美元。

不过,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云游戏仍在发展中,且大多云游戏平台正处于吸量的节点上,提价显然不利于获取用户,英伟达究竟是何来的自信作出提价决定?

实力、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一位,不同于谷歌Stadia一开始就受到了全行业的关注,行业对于GeForce Now的关注就要小了不少。不仅如此,在2019年,由于GeForce Now平台的特殊性,平台上的游戏大多未得到开发商或开发商的允许,所以导致了众叛亲离,不少大厂与之分道扬镳。

不过在受挫后,GeForce Now开始积极调整业务,完善相应的规定,积极与开发商与发行商沟通,并且还推出了一项“GeForce Now星期四”的活动,每周宣布10款左右增加的游戏。

如今,GeForce Now上的游戏数量已经超过了800余款,基本上是其他云游戏平台的数倍,比如谷歌Stadia上的游戏数量才刚刚超过100款。根据外媒The Verge报道,随着GeForce Now进入到第二年,这项云游戏服务的用户量已经达到1000万。

市场研究机构Omdia高级分析师George Jijiashvili表示,“涨价对一个运营成本众所周知很高的服务来说更有商业意义。”英伟达也表示提价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另一方面,英伟达涨价的底气也因为掌握了老黄刀法(不是),显卡图形计算这项核心技术。

不同于谷歌、亚马逊、微软这些软件、互联网公司,英伟达是一家以硬件显卡起家的公司,所以在云游戏业务上,也能明显的看到差别,谷歌Stadia、亚马逊Luna是服务驱动型,而英伟达则是技术驱动型。

无论是Stadia还是Luna都自建了一套账号体系,其云游戏平台就像是全新的游戏平台,包含了游戏销售、分发等。而英伟达的GeForce Now则更像是一个纯粹的云游戏服务的支持者,仅仅只是通过技术手段提供了一个渠道,玩家通过GeForce Now玩到的还是自己在Epic商城、Steam、GOG等数字平台上的游戏。

所以能够看到,别的厂商宣传重点往往集中在即点即玩,而GeForce Now的卖点是“让所有玩家都能够开光线追踪打游戏。”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图形计算公司之一,英伟达在云计算方面可能不如谷歌、亚马逊这些巨头,但在图形算力上可谓十分强悍,而图形算力实际上是云游戏原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一优势让英伟达既降低了自身成本,又优化了玩家的体验,而在云游戏时延问题还未完善的情况下,GeForce Now的这些优点也就比较突出。

比如这一次与GeForce Now涨价一同到来了还有英伟达新技术带来的体验优化,根据官方的说法,这项技术可以在服务端以60或59.94Hz的频率同步帧速率,以匹配显示端,从而减少游戏的卡顿与延迟。与此同时还有着一项“自适应去抖动技术”,以提高网速较慢用户串流的比特率。

能够发现,英伟达优化的重点往往是在图显上,而根据外媒报道,英伟达正在与世界各地的电信公司建立合作,这些额外的投入或许也就是带来涨价的原因之一。

要致富先种树,游戏数量成云游戏厂商共识

英伟达自信提价,似乎又释放出云游行业新的趋势,扩充云游戏平台中的游戏数量似乎成为了云游戏行业的共识,海外的云游戏巨头不约而同的将钱砸在游戏库的扩充上。

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微软,如今的微软在主机、PC、云游戏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且通过其订阅制服务Xbox Game Pass Ultimate串联起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微软的负责人斯宾塞曾表示过,自家的次世代主机销量并不能作为评判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要看能否吸引到多少用户到微软的生态中,为此他们加大了在内容上的投入。

去年,微软就豪斥75亿美元收购了B社的母公司Zenimax以及旗下的子公司,造就了空前强大的研发实力与第一方工作室阵容,同时还手握《辐射》、《毁灭战士》、《上古卷轴》等一系列知名IP。再加上微软在其他领域,如云计算等方面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所以微软一致被行业看好,被认为是在云游戏领域成功机会最大的厂商。

其次便是遭遇滑铁卢的谷歌,虽然谷歌今年关闭了旗下Stadia的第一方游戏研发工作室,但却并未停止对于Stadia的支持,而是改变了云游戏的战略模式,通过引入更多第三方游戏以及YouTube分流等方式,从而吸引玩家进入到云游戏平台中。

在谷歌Stadia第一方工作室解散不久后,就有外媒报道,谷歌豪斥数千万美元以说服发行商们将他们的游戏作品移植到Stadia上,其中育碧仅凭《刺客信条》系列以及《全境封锁》系列就获得2000万美元的收益。

最后入场的亚马逊实际也有着类似的动作,平台开启测试之时就已经拥有了数十款游戏,并且开辟了厂商专属订阅制服务,邀请厂商携带多款产品入驻,甚至还预定了未来即将发售的游戏。

回过头来再看GeForce Now,虽然受到的关注度不高,但游戏的数量可谓十分充盈,如今敢于提价有着几分功成名就的意思。当然,越来越多云游戏平台也注意到了游戏数量的重要性,就如同Netflix一般,在订阅制商业模式主导的云游戏行业中,内容的多样性、丰富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选择。

毕竟,往大了说,当下的云游戏还有着不少痛点亟待解决,比如画面质量、延迟等,先从内容做起一步步聚沙成塔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发展方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3/43517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