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万人裁员,求职万里挑一,摆明催互联网人改行?

 

图片来源:Pixabay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在过去一年里广泛传播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的“寒气”,纷纷降本增效,准备过冬的大厂,无疑也是当前金融市场和经济大环境下行的形象表现。

而身处其中的互联网人,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从年初大厂裁员消息下的各种吃惊,到年中面对多如牛毛的类似消息的麻木,再到现如今的自求多福,在心惊焦虑之余,关心潜在机遇、为自己筹谋退路也成了很多人的常态。毕竟已经有一批同行正在“被迫”进行人生未来的选择,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

但更不容乐观的是,在刚刚过去的“金九银十”招聘季,互联网巨头锁HC(Headcount)的消息却也层出不穷,无不在昭示当下整个互联网行业不景气,即便做好准备,“留守”还是“转行”应该会成为很多人需要面临的选择。

两个人里裁一个,一万人里招三个

虽说今年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屡见不鲜,但第三季度后,一些国际性的互联网巨头也都开始因为业绩等原因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却依然足够令人震惊。

早在今年9月中下旬,谷歌在特定部门就进行了“腰斩”式裁员,就比如其中最受影响的研发创新孵化器部门,谷歌不仅将该部门正在研发的项目从14个砍到了7个,相关项目的人员无法在年底前在公司内部找到其他岗位,就会被直接裁员。

除此之外,Google CEO Sundar Pichai也曾公开表示,他希望将公司整体效率提升20%,其中裁员就是重要举措。

而在11月前后,Meta和Twiiter两家互联网平台巨头也先后开启了类似的“裁员提效”策略。

自从10月底正式接盘了Twitter之后,马斯克就曾多次公开表示将要大幅裁剪公司内部的职位,比例甚至高达75%。消息一出,不仅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巨大讨论,也同样对Twitter内部的员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据媒体报道,在马斯克上任后,推特的部门经理开始要求下属员工实施一天12小时、一周七天的轮班制工作时间,“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从11月4日起,依然有大量员工收到了签名为“Twitter”的邮件,表示“为了让Twitter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他们被辞退了。据外媒报道,有公司内部人士称,此次裁员大概影响了Twitter近一半的员工。此前,Twitter的员工数在7500人左右,这就意味着有将近3750人在本轮裁员中失去了工作。

而另一个开启了裁员计划的Meta,在裁员规模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10月24日,Meta的一众长期股东就通过公开信要求马克扎克伯格降本增效。

“我分享了一封公开信,强烈鼓励 Meta 精简并专注于前进的道路。就像零利率世界中的许多其他公司一样——Meta 已经进入了过剩的领域——太多的人,太多的想法,太少的紧迫性。在 Meta 增加支出的同时,也失去了投资者的信心。”

在公开信中,投资者们还提出了三步计划,目标是预计将Meta每年的自由现金流翻倍至400亿美元,分别是“减少至少20% 的人员开支;将年度资本支出从300亿美元减少到$250亿美元;将 Metaverse / Reality Labs 的投资限制在每年不超过50亿美元”。

在这封公开信发布半个月后,Meta也正式开始了满足股东的要求,也就是第一步的裁员20%。据悉,再过去四年间,Meta的员工人数从两万五千人增加到了八万五千人,而在最新的公告中,Meta表示指指裁员将波及大约16200人,波及范围更是涵盖公司上下的所有业务部门。

美媒报道的数据显示,Meta员工年薪的中位数为29万美元,以此数据估算,此次裁员能够帮助Meta每年节省约36亿美元的薪资支出,加上员工福利等,减少的人员开支或许在50亿美元左右。

而在招聘市场,虽然目前缺少宏观的数据支持来反映今年国内外互联网行业招聘的整体情况,但部分游戏公司的整活式招聘,却也得以让我们窥见招聘市场的现状。

11月9日,脉脉上有消息称,莉莉丝发布了秋招盲盒岗位复盘报告,报告显示,一共有10811份简历参与了此次盲盒招聘,但只有68人进入了最终面试阶段,而真正拿到OFFER的只有三人。

一方面是大厂“是或非”式的大裁员,每五个甚至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丢工作,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的锁招聘、减招等,“万里挑三”,对比不可谓不惨烈。

通胀和失业率,二选一的难题

对于大公司的降本增效,大规模裁员,背后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国际上的政治局势动荡,又比如美国裁员的低成本等。

据了解,不同于国内《劳动法》通过裁员赔偿金等各种制度对于员工权益的保护,美国的平等雇佣关系则主要体现之二就是,一方面是员工可以随时离职,另一方面是企业可以随时开除,除非合同事先约定,双方都不需要赔偿违约金。

唯一的限制就是在裁员规模超过五十人时,公司需要提前60天发布通知。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在上任后的裁员,宣布将给出3个月的工作作为遣散费,其中两个月属于员工应得的薪资,另外一个月则是补偿。

但在各种不可抗因素外,加息这一人为决策也是当下“寒气”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的加息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现金存款的利息增加,同时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通过刺激储蓄,减少借贷资金流入市场达到减少货币流通,压抑市场消费、投资行为,减弱通货膨胀的作用。

而想要讨论加息的影响,就必须先了解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这也就涉及了宏观经济一条名为“菲利浦”的曲线。

菲利普曲线由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浦于1958年绘制而出,而根据威廉·菲利浦的研究,其大体得出的结论就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曲线 图片来源:Asacarny at English Wikipedia CC BY 2.5

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人都有工作时,整个社会消费行为自然就会增加,从而刺激生产的扩大,物价的上升,而此时企业也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进一步提升就业率和为了争抢人才的工资待遇,而这又将进一步刺激消费。

这也是美国当下的现状。根据美国劳工部官方的数据,今年10月,美国一共新增的非农就业人数的数量达到了26万,这已经是过去一年来最低的数据增长了。

但根据美国官方的出生人口统计,1998年(也就是24岁)的新生儿数量全年也只有不到400万人,平均每个月只有不到33万人,而由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工作,按照70%的劳动参与率(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的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来计算,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其实只有22万人左右。

一方面是26万的新增就业人数,一方面是22万理论上新增劳动力,足以表明越来越多赋闲的人口开始因为上涨的薪资待遇或膨胀的生活成本加入了工作队伍中,民众的消费欲望和能力自然也在增加。而高消费高需求自然也会鼓励企业加大生产、提高商品价格。

自然而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就陷入了难以忍受的通货膨胀中。虽然在笔者撰写本文时,美国的中期选举已经开始了,但在选举之前,《经济学人》就曾报道称,有75%的民众表示通货膨胀和美国经济会影响他们的选票。

与此同时,据美国劳工部数据,当前美国24-25岁新兴劳动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也已经达到了80%左右,在核心消费人群之一的群体中,如此高的劳动参与率也意味着市场的经济发展缺乏弹性和潜力,未来美国或将迎来通胀后常见的停滞时期。

加息影响仍将持续,转行或成互联网人的重要选择

在了解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后,此前包括即将到来的大概率12月美联储加息背后释放的信号自然也就明了了,那就是用失业率换取通货膨胀的降低。

虽然Meta、Twitter等公司动辄裁员五分一的状态看着很吓人,但根据美国官方的数据,今年10月美国的失业率只有3.7%,而美国官方可接受的失业率在5%左右。

上文GameLook曾提到,加息的作用之一就是刺激储蓄,减少借贷等资金流入市场,这对于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股价压力。毕竟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股价下跌股息率跑不过银行定期存款,资本还要承担远高于定期存款的风险时,前文Meta的公开信,股东公开施压就已经是好结局了。

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吉比特净利下滑仍坚持大手笔现金分红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证明公司目前业务状况良好,给予投资者和股民信心,而市场的反应也证实了吉比特此举的作用,在10月27日开盘后,吉比特股价一度涨停。

而其他公司面对股息追赶利息带来的巨大压力,一方面,企业自然聚焦公司主营业务,停止扩张,减少业绩压力和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减少支出,增加银行账面上的现金流。而这一系列决策在落实中,自然都免不了砍项目和裁员。

而此时互联网人面临的,就是一个凄风惨雨的就业市场。要么自降身价,坚守互联网行业,要么换个形式降身价,转向其他传统行业。

毕竟在整个菲利普曲线的循环过程中,无论是人才的供不应求,还是减少消费、降低物价,要么是需要长期调控才能缓解的现象,要么就是企业降本增效这一行动的结果,只有降薪,减少收入是企业能够立刻落实的动作,而在企业内部普调薪资,还是降薪对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公司管理都不算优选,相反,裁员虽然会引得现有员工焦虑,但在大环境和同行的衬托下,却是企业的优选之一。

此时整个互联网行业机会的减少,就业缓解了人才紧缺的状态,减少了竞争,薪资待遇水平自然就会下降。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调控下,个人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被推向了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2/11/50224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