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狂热追捧中国AI Game公司,游戏创业者抓紧上车了!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Pixabay

GameLook报道/两年前,急速增长的游戏行业,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投资热,让不少游戏公司成功拿到融资。但如今,宏观经济下行和全球用户红利退潮的双重因素下,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对游戏业的整体热情。

不同于彼时“3天投一家”盛况,进入2023年后,国内投融资状况不断下滑,一如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巨头和平台型公司投资数锐减,要么转向海外投资,国内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自去年游戏设计师Jason Allen使用Midjourney创作的AI画作获奖,首次让AIGC破圈至公众视野。年初Chat GPT的粉墨登场,更是引发科技圈狂欢,国内外巨头、创业公司纷纷下场。

如今,引发“科技业工业革命”的AI毫无疑问成为科技互联网的下一场浪潮,这份影响力正蔓延至游戏圈——除了版号常态化发放利好,今年上半年上市游戏公司股价持续大涨与AIGC在游戏圈落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是否意味着,这场AI热有望推动针对游戏行业、甚至引爆创业游戏公司的新一轮投资浪潮?目前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近日,GameLook报道了一则“国内初创公司「乐趣生成」开发AI Game”的消息,引发行业内关注。令我们意外的是:消息曝光后,光联系GameLook的国内VC和巨头级公司就有近十家;据该公司反馈,直接联系该公司VC和业内游戏公司数量也相当多。

一家围绕AI Game开发、尚未看到实际收入的中国公司,却激起国内游戏圈和风险投资圈的极大关注。今时今日的场面,让GameLook感到如今VC对AI项目的饥渴程度、堪比2013-2014年手游浪潮来袭后手游公司被VC包围、甚至引来上市公司并购询价的情况。

AI创业的大时代来了,跟不跟?国内游戏开发者到底做好准备了吗?

被VC包围的AI Game,继互联网后游戏圈又一变革?

经过近半年的热度发酵,AI在游戏行业的应用已成共识。如今,行业内公司对AI技术的使用还停留在AIGC领域,即在制作端利用AI的内容生成能力,提升游戏开发和2D资产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如游族对外宣布,目前AI应用已占到内部2D美术资产生产的20%-40%。此外,目前AI也能用于营销端,对游戏宣发产生了实质性效果,如Playtika利用AI驱动游戏运营,收入暴涨十倍。

不过在GameLook看来,AIGC能力现阶段主要影响国内游戏厂商的、是围绕传统游戏制作工艺进行辅助和改进,属于对存量游戏和过去传统的游戏制作工艺的改良提效范畴;而基于AI能力打造全新的游戏系统或核心玩法,这种纯粹的AI Game或许才是未来游戏产业的最大变量,其将为游戏产品带来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化,简言之、AI Game才是AI为游戏业带来的增量部分。

而这,正是GameLook眼中「乐趣生成」这家公司能够被大量VC和游戏圈同行包围的原因。

其推出的全球首款实时3D-AIGC-UGC的MMO手游《Soul Chronicle》,很多系统都是围绕AI能力设计、其面向的玩家而不是制作生产端。如近期这款游戏推出的3D AI换装版本,玩家输入类似AI的Prompt,即可生成自己期望的时装外观和武器。未来还将逐步推出3D家园建造和要塞冲突的AI玩法资料片,实现对传统游戏体验形式的拓展。

《Soul Chronicle》3D-AI Asset

不仅如此,根据「乐趣生成」对Gamelook透露的信息,目前正打造具有更强游戏性且支持Social Game的Explorer-Dungeon能力原型,在文字冒险游戏上打造潜在爆款产品。此外,还有多款基于AI核心体验的游戏产品正在研发阶段。

二十多年前,互联网技术曾在游戏行业引发变革:将实时在线、社交化玩法融入游戏,让游戏产品实现了在线运营实时更新,变为服务型游戏。而在互联网+游戏的巨大能量下,直接催生整个中国网游产业,推动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

反观当下,AI会不会扮演类似的角色,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第二个对游戏业产生重大变革的力量、又是否会对市场上现有的研发模式和游戏系统带来冲击?目前所有人都在赌。但这正是AI Game对比AIGC的不同之处,一个值得探索和关注的未知领域,如《Soul Chronicle》刚曝光便引发围观。

在GameLook对AI的高频报道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些服务游戏业的国内公司向我们反馈:因使用海外巨头AI大模型,自己被业内人士举报了。

本质上,这也是AI能力的外化表现。在AI的帮助下,比如耗时几个月时间的本地化工作现在可能仅需一周。部署AI的巨大优势自然让同行羡慕嫉妒,直接导致出现游戏圈“老传统”——举报,也算某种程度上的“甜蜜烦恼”。

AI堪比游戏业核武器,国内最稀缺的AI Game公司价值有多大?

如今,国内游戏开发者面对的问题已经是:AIGC和AI Game哪个赢面更大?

最便捷的自然是直接部署使用AIGC能力的大模型、AIGC工具、乃至集成了AI能力的游戏引擎,如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ChatGPT或是一些国内模型。但目前AIGC几乎是人人都能使用,行业已度过了新鲜期、对VC来说并不稀奇。

在GameLook看来,开发AI Game的游戏公司才是国内最稀缺的投资标的,即围绕AI核心能力做出“超人类生产能力的”的游戏系统和玩法、把AI技术用到极致,属于高举AI核武进场的类型,但目前来看中国市场还缺少此类创业公司。

13人初创团队的AIGC叙事游戏工具Hidden Door

对于VC和创业者来说,对AI Game有着一种美好的愿景:

比如,围绕AI能力构建的核心玩法和游戏系统,有望挑战头部公司盘踞的MOBA、Party Game等高DAU产品;或是颠覆米哈游“40天一个大版本”的节奏,用AI革了工业化的命;即使是比拼创意的超休闲游戏中,AI也能靠穷举法或UGC内容,帮助开发者赢在立项。借助AI能力发现市面上传统游戏的破绽,成为下一个米哈游、腾讯和网易。

如果未来AI Game真能出现这种颠覆性能力,那么在GameLook看来、这类公司也将拥有一个独特的标签——AI Game 公司必然是游戏业技术能力最密集、创意能力最密集的公司。

为何是这样?AI Game制胜依靠的是技术和创意,短时间内不会像传统游戏公司那样、靠人多取胜,但会是顶级人才最密集的公司。一方面,要开发出高水平的AI工具链,必然会对开发AI工具的技术人员提出更高技术要求,这些人才毫无疑问是顶尖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得益于AIGC的自动化生产能力,传统游戏研发生产中的产能瓶颈被打破,团队内保留的美术、策划人才的创意能力将被AIGC工具成倍数的放大制作产能,那么能留在AI Game公司的创意人才理论上也应该是行业拔尖的。

从目前海外新产品和融资企业情况来看,在AIGC和AI Game领域技术强大的小团队比比皆是,比如最典型的如靠11名员工实现过亿美元收入的“AI绘图神器”—Midjourney。

不止是模型公司,GameLook观察下国外还有很多这样“人少但产品惊艳”的AI Game创业团队:

如7人团队基于AI开发了“文生游”3D游戏平台MoonlanderAI;9人开发、用一句话生成3D世界的《Roleverse》;13人团队基于AI引擎打造的RPG剧情游戏工具Hidden Door,累计融资900万美元;6人团队创办的Cosmic Lounge则聚焦休闲益智类游戏,利用自研“AI增强益智引擎”让AI当策划、产出游戏玩法,已拿到400万欧元的种子轮融资……

MoonlanderAI

上述这几个AI Game公司虽然目前团队规模只能归为独立游戏团队大小,但他们拿出的产品品质却不亚于百人体量游戏公司的作品。

显然,评价AI Game团队的价值和能力、不能再仅基于人数多寡,而是要取决于技术和创意,国外此类AI Game创业公司的情况与“习惯堆人”的中国公司有着显著区别。

不过,未来团队人数还是取决于游戏复杂度多高。如宣发、运营、运维等都需要堆人,但对AI Game项目来说,GameLook认为其系统模块的研发方式、理论可能还是会继续遵循“短小精干”的模式,扮演革命者的AI Game公司不应该重走成百、上千人的大团队研发的模式。

资本投什么?提供行业垂直方案、AIGC赋能的游戏企业

近日围绕“大模型创业价值有多大”,国内投资圈展开了一场隔空辩论。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率先给大模型创业泼了一盆冷水,直言通用大模型没有投资价值,告诫创业者“不要迷信”。而是应该投身真正具备使用场景,用户愿意付费的垂直模型。

客观来说,不应该完全否定大模型的价值。汇集各AI领域最尖端人才的通用大模型,本质上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其优劣决定了科技实力的上限,相当重要。更何况,垂直模型能做的事这类产品也可以,只是取决于大模型公司愿意投入多少成本。

当然,该观点也有一定道理。参考这些年服务游戏行业的企业中,真正赚到钱的往往都是把握住客户需求、和行业共同成长的公司,如Data.ai、Sensor Tower、热云、ThinkingData……它们提供了国内游戏企业真正需要的垂直方案。

相比平台型企业和通用型工具公司,游戏行业最需要的正是这类专精游戏行业的B2B企业,而来到AI时代,无论是引擎公司还是服务商都拥有巨大价值,获得相应的投资是意料之中的。

另一个理应受到资本关注的则是AI Game公司。过去,游戏行业大多是主策划和制作人创业,其次则是程序员,美术创业较少。但由于AI Game的核心价值是AI技术,GameLook认为当前阶段国内游戏业最需要懂技术的创业者来创办AI Game公司。

从VC市场反馈来看,中国游戏行业极度缺乏优秀的AI Game公司出现。反观国外AIGC赋能的游戏企业大多不超过20人,却能拿到数千万投资,在GameLook看来,这些国外AI Game创业公司只是更早接触国外的AI大模型、近水楼台先得月,并不代表其技术能力就高于中国的游戏开发者。

9人创业团队的《Roleverse》

国内游戏业在AI Game领域目前面临的真实问题其实是,游戏业还不太受AI大模型公司重视。国内大模型对游戏行业服务态度和服务主动性较差,主要原因是他们现阶段还在“忽悠”资本、做PPT产品、抢占风口和山头的阶段。

对有志于投身AI Game创业的中国开发者来说,国外大模型公司开始陆续开放接口,如今的中国游戏公司也不再是局限于中国市场。无论接入哪家的AI大模型,只要是服务全球玩家,当前阶段都很容易被各路VC发现。

很长一段时间内,“叫嚣着”要革了传统游戏和互联网命的Web3,如今结局多少有些令人唏嘘:P2E口号基本上被玩家和割韭菜画上等号,短时间内口碑不佳。相比之下,游戏业和资本更愿意相信AI Game的可能性。

《Soul Chronicle》 3D-AI Home Building

某种程度上,目前AI Game创业项目在国内获得产业外VC投资的机会,会大于普通创业者做二次元/SLG项目。一个AI Game的大时代似乎已经在路上,懂技术的中国游戏创业者更应该鼓起信心,快速了解AI工具、及时下手。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风口扬起与爆发前夕最为关键,机不可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3/07/52255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