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戏人担忧“抽卡游戏雪崩”:手游做太多、想转单机反而“整不会了”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日本是抽卡手游最早出现的市场,但最近日本开发者Suemaru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抽卡游戏正变得像泰坦尼克号。留在这个行业就像是抓住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上有限的几个位置。”这番言论,道破了无数日本手游从业者的惶恐与迷茫。

Square Enix运营十年之久的《最终幻想:勇气启示录》与《星之勇者斗恶龙》停运,更是让日本业界震动,这不仅是一款产品的终结,如Suemaru所说的那样,它更如同一块巨大的冰山轮廓,在迷雾中缓缓显形,撞向日本引以为傲的抽卡手游帝国。

沉船警报:成本狂飙与市场萎缩

日本抽卡游戏的黄金时代曾是神话般的存在。《智龙迷城》、《Fate/Grand Order》、《怪物弹珠》等大作风靡全球,如同乘风破浪的巨舰,源源不断地创造着惊人收益。

不过,如今的手游海洋早已暗流汹涌:

成本方面,2024年,日本移动游戏的平均开发成本已高达每款约333万美元,是十年前的4.7倍;市场规模上,2024年日本国内在线游戏市场规模已萎缩至1.105万亿日元(约74.8亿美元),较2023年大幅下滑;失败率方面,大量新产品折戟,如Aniplex的《Tribe Nine》发布数月便宣告停运。

与此同时,中韩厂商的更高3D美术标准、更大的游戏体量(如开放世界、MMO等)席卷市场,日本玩家也在对比中觉醒。

玩家DrakeZYX的评论直指痛点:“《原神》发布5年了,日本抽卡游戏不应该这么懒惰,但他们偏不,只是一直做粗糙的动漫联动抽卡游戏。”

当玩家对品质的期待被“米哈游级别”所定义,原地踏步便意味着淘汰。

转型无路:技术、人才与雇佣市场的壁垒

面对“雪崩”风险,转战主机游戏领域似乎是条求生通道。然而这条路上布满荆棘,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技术层面,大部分手游是通过Unity、Cocos或者更轻量级的引擎研发,而主机3A领域则由虚幻引擎或大厂的自研次时代引擎主导。开发者Alwei点出关键:“主机领域看重复杂动作玩法与高端图形技术,这些技能可直接应用到手游。但手游必需的服务器技术,在主机领域需求却较低。”

换据话说,这无异于让习惯开快艇的手游程序员去驾驭重型机甲,其难度可想而知。

人才层面,转型壁垒最为陡峭的,恰是手游核心的设计者——策划。

手游策划的技能很难转移到主机或其他领域,与美术和程序员不同,他们更难转行。手游策划的核心能力围绕着数值付费设计、留存运营、活动投放,这与主机游戏重视核心玩法创新、叙事体验、关卡设计的逻辑存在本质差异。

大部分的手游设计是让玩家‘自愿’掏钱,但主机玩家只为一款真正的好游戏买单。

此外,日本独特的雇佣文化也是一大壁垒。

日本企业泾渭分明地区分“应届毕业生”(公司培养的未来投资)与“中途聘用人员”(需即战力)。资深手游从业者往往被归为后者,却缺乏主机开发所需的核心技能与平台认证(TRCs)经验,陷入“有资历无匹配”的尴尬境地。

表面上看,美术似乎是转型中最具“通用性”的资产。但现实同样骨感:

日本顶级美术资源长期向主机大作倾斜,手游公司自身并不豢养大规模美术团队,而是依赖外包。更关键的是,大量主机美术外包已流向日本以外地区。本土美术力量在为他人“代工”中逐渐流失掌控力。

日本主机大作有其独特的美学体系、头部日本大厂也在采取超写实画风,但在手游领域,超写实不仅贵、对手机硬件要求高、而且也不是日本手游产品的主流,手游更常见的还是卡通渲染、甚至2D美术风格。当本土美术资源外流,风格与技术积累又出现错位,所谓的“通用性”便成了无根之木。

破局之路:要么“米哈游化”品质升级,要么“任天堂化”拼玩法

日本抽卡手游产业的自我救赎,没有中间路线可走。在玩家论坛,名为IndependentCress 1109的评论点明趋势:“《原神》之后,抽卡游戏的标准被拉得极高。”这要求日本厂商必须拥抱次世代引擎技术,在开放世界构建、实时渲染、跨平台体验上重金投入,以技术迭代驱动体验升级。CyGames的《碧蓝幻想:Relink》已展现出这种野心的初步成功,证明了日本团队的技术潜力。

若无力在技术军备竞赛中抗衡,则需彻底转向,回归纯粹的游戏乐趣。剥离对“抽卡”这一商业模式的过度依赖,在独特的玩法设计、叙事艺术、角色塑造上倾注心血。玩家DeeCee51的困惑值得深思:“日本的单机游戏总能角逐‘年度游戏’,移动部门却产出毫无新意的作品。” 为何不将主机领域的创造力注入移动端?

另一条出路,来就是打破“策划的牢笼”,重建策划培养体系,鼓励跨领域思维融合。主机游戏的叙事策划需理解用户情感,手游的商业策划亦可学习如何创造真正持久的玩家价值。打破“变现专家”的单一定位,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或许才是策划转岗的关键。

结语

不夸张的说,日本抽卡游戏黄昏已至,但沉没的并非整个产业,而是固守旧模式、拒绝进化的思维。玩家shizuo-kun111的评论一针见血:“为了产业良性发展,抽卡游戏的衰落有益,除非他们愿做米哈游级别的游戏,否则需回归优质主机游戏。”

这艘承载了日本手游昔日荣光的巨轮,正面临必须选择的航道:要么全速驶向技术驱动的“米哈游级别”新大陆,要么调转船头,回归“任天堂式”的玩法创意港湾。继续在“粗糙的动漫联动抽卡游戏”的泥沼中打转,等待它的只有更深的海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9/57780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