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巨头“左脚踩右脚要升天”,日本政府喊话OpenAI:不许侵权日本动漫游戏!
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OpenAI与芯片巨头博通(Broadcom)签署了一项重磅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四年内部署高达10千兆瓦的定制化芯片与网络设备。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其构建全球最强AI基础设施的又一关键落子。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协议也是 OpenAI 近期一系列“万亿美元级”战略投资的最新一环。在此之前,该公司已在芯片采购、数据中心建设等环节达成多项千亿至万亿美元规模的合作。若将此次博通合作计入整体规划,OpenAI 在算力基础设施上的总投入可能进一步攀升至3500亿至5000亿美元区间。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为了在2033年前实现250吉瓦的新计算能力——一个按当前标准耗资将超过10万亿美元的宏大目标,OpenAI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融资模式,撬动天文数字般的资本。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本开支,钱从哪里来?高盛等机构分析指出,OpenAI主要采用了堪称“金融魔术”的创新模式,其精妙与大胆,令人瞠目。
以OpenAI与AMD的协议为例。表面上看,OpenAI计划采购价值900亿美元的AMD GPU,但协议的核心在于,AMD将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这意味着,如果未来AMD的股价因OpenAI的大规模采购和使用而上涨,OpenAI通过出售这些权证所获得的收益,将足以覆盖甚至超越其硬件采购成本,从而实现“免费”获得顶级算力。
这本质上将一次性的硬件销售,转化为了长期的股权配置。OpenAI的算力增长与AMD的市值增长被直接挂钩,形成了一荣俱荣的“共生关系”。
在与英伟达的合作中,模式则更进一步。据报道,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而这笔巨资随后又可供OpenAI用于向英伟达购买芯片。高盛将这种模式定义为“循环收入”,供应商的资金注入,最终又以销售收入的形式流回了供应商的口袋。
图片为豆包AI生成
这种模式好比是“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的武侠绝学,让OpenAI与芯片巨头们在资本与技术的相互助推下,腾空而起。其核心逻辑是:将饼画到足够大,不顾眼前盈亏,坚信未来AI市场的规模将远超今日投入,抢先押注,将饼画到足够大。
然而,这场算力狂欢的“地面”——即AI技术真实、可持续的商业化落地场景——是否坚实,正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无论是企业级应用还是消费级产品,AI大规模创收的能力仍在探索中,远未达到能支撑如此庞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水平。
就在此时,OpenAI一脚踏入了版权这片雷区。
随着支持音频、时长20秒的Sora 2模型发布,社交媒体上迅速涌现出大量由AI生成的、包含《海贼王》、《鬼灭之刃》、《宝可梦》、《马力欧》等知名动漫游戏IP角色的视频。这一现象迅速引起了全球最重要的内容版权方之一——日本的高度警觉。
木内稔将漫画和动画描述为日本向世界夸耀的“不可替代的宝藏”。照片由 David Mareuil/Anadolu 拍摄。
日本内阁府知识产权战略总部已正式向OpenAI提出请求,要求其避免侵犯著作权。负责此事务的国务大臣木原稔明确表示,漫画与动漫是“日本引以为傲的不可替代瑰宝”。数字大臣平井卓也等其他政界人士也表示,希望OpenAI能主动采取行动配合这一要求,并指出若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或将依据日本《AI促进法》采取措施。
《AI促进法》第16条涉及调查与研究领域,规定政府可”对以不当目的或不恰当方法进行AI技术研发或利用,致使公民权益受损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据此研究应对措施”。不过正如”未来隐私论坛”所指出的,该法案并未对AI滥用行为规定明确处罚,而是呼吁企业配合相关措施。
此前,任天堂也发布官方声明,虽否认就生成式AI对日本政府进行游说,但强硬表态“将持续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采取必要行动”。这为所有试图利用版权内容进行AI生成和商业化的行为敲响了警钟。
如果OpenAI希望如传闻中那样,打造一个完全由AI生成内容驱动的短视频平台,那么版权问题就是其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版权法规极为严苛的市场,尤其是日本,缺乏授权的内容生成将寸步难行。所谓的“避风港原则”在AI生成内容面前很可能失效——因为侵权内容直接由平台提供的工具生成,平台难以脱责。
这一潜在风险也引发了全球用户的广泛讨论。不少海外网友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若该举措能遏制泛滥的AI生成图像,尤其是那些风格拙劣模仿吉卜力工作室的自制头像,他们将“如释重负”。
更有用户言辞激烈地指出:“奥特曼那副嘴脸真欠收拾!日本就该一纸诉状把他告到服软!”
也有用户表示了担忧:那么,使用受版权保护的角色的同人作品与AI生成受版权保护的角色的作品之间有何区别?同时,亦有用户表达出更深层次的忧虑:“那么,使用受版权保护角色的同人作品,与AI生成这类角色的作品之间,在法律上究竟应作何区分?”
一旦版权根基不牢,OpenAI在消费端的产品化之路就可能“一脚踏空”。这不仅会引发无穷无尽的法律诉讼和声誉危机,更可能直接摧毁其构建大众化AI内容平台的梦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10/58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