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支持外资游戏公司试点:在沪外资研发游戏“视同国产游戏”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第九条提到,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在沪集聚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区,推动数字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音乐、网络直播、短剧、短视频等领域内容生产、产品服务与运营发行,创新孵化、登记、交易、融资阶梯式服务模式,适时开展外资游戏企业在沪研发的游戏产品视同国产游戏的政策试点,支持数字内容项目开展版权质押融资试点。(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新闻出版局、市委金融办、上海金融监管局、相关区政府)

从此次措施的措辞来看:“视同国产游戏”意味着,落地上海的外资游戏企业研发的游戏产品,将有条件按照国产游戏版号条件进行审批,对在沪外资游戏企业显然是一次重大利好。

我们都知道,国内游戏产业主要的集中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和福建。其中,外资游戏企业扎堆的上海相对特殊。

过去,中国的外资游戏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有趣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其他城市的外资游戏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逐渐离开,反而是上海的国际化氛围保留得相对完整。

既有两大引擎厂商Epic和Unity,也有欧美游戏厂商育碧、EA、拳头、动视暴雪、Supercell,或是新加坡公司Garena,万代、索尼等日本企业,乃至苹果、谷歌等平台商,都在上海设立自己的分部,且团队规模都不算小。个别外资公司的上海游戏团队高峰期高达千人规模,丝毫不输于海外工作室。

甚至有个别日本厂商解决研发人才不足的主要出路,就是在上海开设分部,靠中国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研发和发行能力。某些项目本质上除了资金来自外资,研发和发行团队完全在上海本地构建。

上海作为游戏圈的外资福地,也是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桥头堡。而这次新政策的推出,其实同外资企业在中国近况有关。

前两年,一家扎根上海十几年的某家外资游戏企业,因为近年来中国市场业绩出现较大下滑,不得不宣布大幅压缩中国业务重心,宣布中国区大裁员。一是因为这家公司长期做IP产品,但IP改编游戏在目前的国内竞争环境下,虽然能够保证一定的收益,但长线竞争力不足,与头部厂商的长青游戏在规格、体量上存在落差。

其二则是该公司高管亲口承认的“前几年因为监管紧缩,导致进口版号发放减少”。如果使用海外IP改编开发的游戏,按照现行审核规则属于进口游戏。也就是说,这些游戏无论是中国公司开发,还是国外公司出品,都将被归属到进口游戏版号审批。但相比国产游戏来说,每年进口游戏版号总量并不算多。

根据GameLook统计,2024年国产游戏版号1306个,进口游戏版号110个;2023年有3批次进口版号下发,总数仅为98个,但较2022年也有同比122.73%的提升。2021-2022年期间,疫情原因导致进口游戏审核数量有限,国内代理发行商和外资公司也的确遇到了困难。

如今,随着新措施将“适时开展外资游戏企业在沪研发的游戏产品视同国产游戏的政策试点”,外资企业游戏版号过审的速度和可能性将大大提升,如果是完全中国团队研发,游戏将从每年百余款的有限进口版号、跳入国产游戏的千余款名额序列。GameLook认为这大大激励了外资游戏企业扎根上海发展的信心,为他们立足上海面向全球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7/57406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