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涨价失控!卡普空称PS5太贵”严重影响卖游戏”,前暴雪总裁批评微软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这几年的主机圈有点反常。
以往的主机世代周期中,新主机发布数年后,往往会迎来降价,促进更多玩家入手设备,购买更多游戏。但这一代主机却在不断涨价。2025年8月份的时候,索尼宣布PS5主机将在美国区涨价50美元;9月19日,微软宣布Xbox系列全面涨价,其中最低配的Xbox Series S涨幅5%,标准版Xbox Series X涨幅8%。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微软第二次在美国区提高主机价格,上一次是5月份,且涨幅高达20%以上。
涨价后的Xbox系列主机价格
前暴雪总裁Mike Ybarra对微软连续涨价的行为进行了抨击,称这种涨价不能归咎于“关税借口”,只是为了“追求利润”。他指出,“关税上涨过一次,所以单次涨价是合理的,在没有新的关税上涨的情况下,找借口继续提价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而消费者将不得不继续为这些问题买单。”
实际上,随着大规模的裁员继续,从微软离职的游戏人似乎都对前东家颇有微词。比如,前Xbox副总裁Pete Hines就对微软的Game Pass订阅制表示不满,认为这种策略“目光短浅”,他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你不能想办法平衡该服务、运营该服务的人和提供内容的人的需求,那么你就真的有麻烦了。你需要恰当地认可、补偿并认识到创作这些内容所付出的努力,这种紧张关系正在伤害很多人,包括内容创作者本身,因为他们身处的这个生态系统并没有恰当地重视和回报他们的创作成果。”
另一家大厂同样对游戏主机涨价感到不满。
前不久发布的财报中,卡普空(CAPCOM)形容《怪物猎人:荒野(Monster Hunters)》销售“疲软”。该游戏于2月28日发布之后迅速成功,三天内销量就突破800万套,但随后销量增速缓慢,一季度随后的新增销量只有47.7万套,截至9月份的累计销量仅为1060万套。
卡普空总裁辻本春弘(Haruhiro Tsujimoto)将游戏销量不佳的一部分原因归咎于PlayStation 5高昂的价格、订阅服务以及70美元的游戏售价。他指出,“主机的价格约为8万日元(合538美元),如果再算上游戏价格和月订阅费,购买时的总费用约为10万日元(合672美元)。这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数额,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而言。这种情况不仅限于日本,在海外也存在类似现象。”
采访中,辻本春弘还表扬了任天堂Switch 2的定价(329美元)亲民,表示Switch版本的反响超过了预期。
辻本春弘表示,《怪物猎人》和《精灵宝可梦》都是大众化的游戏,那些年轻时的玩家在成年之后依然是游戏的粉丝,比如《怪物猎人:荒野》就有相当一部分成年玩家在年轻时玩过之前的怪猎游戏。
然而,如今的主机,尤其是PS5,不仅价格没有像此前世代的主机那么随着时间降低,反而有提价的趋势,这意味着新一代主机正在被购买力有限的年轻用户拒之门外。这对于未来的游戏是不利的,因为“如果现在的儿童和青少年不玩PlayStation,那么他们成年之后更不可能玩。”
辻本春弘的说法也得到了数据印证。
据Ars Technica对美国数十款主要游戏机发布的历史价格数据和降价时机的分析,如今游戏主机的价格比基于历史定价趋势预期的要高出数百美元。
近年来,任天堂、索尼和微软都未能降低游戏机价格,反而在过去六个月内提高了许多现有机型的官方建议零售价。
报告原文链接:https://arstechnica.com/gaming/2025/08/todays-game-consoles-are-historically-overpriced/
分析指出,如果算上通胀,现在的游戏主机并非游戏行业史上最昂贵的。像雅达利2600、Intellivision、Neo Geo和3DO等主机,如果按照2025年货币价值,首发价格都远超1000美元。更近的例子如PS3(按2025年美元计算首发价为949.50美元)和Xbox One(689.29美元),其价格都显著高于如今主流主机300至600美元的价格区间。
该调研报告还提到,主机价格往往会在首发3年左右迅速回落至如今主机的价格水平,而发布价格较低的主机,通常几年内就会降到300美元以下。
报告称,即便计入通胀因素,像Xbox Series S和PS5 Pro这样的现役机型,其实际售价仍高于首发当日。至于主机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及额外进口成本,疫情导致的芯片供应问题。
以及更为重要的原因:主机市场整体增长放缓。
Ars Technica表示,关税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早在近期关税实施前,现代游戏主机的降价速度就已远慢于历史规律。事实上,索尼早在2023年就首次上调了PS5数字版的名义起售价。到2023年初,这些全球供应链影响已或多或少得到缓解,其严重程度可能并不像外界看起来那么显著。
在所有这些宏观经济因素中,摩尔定律的放缓可能是当前游戏主机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过去,游戏主机制造商曾表现出愿意在必要时亏本销售硬件,以便通过软件销售收回成本。像PS3、Xbox One、Wii U和3DS等主机在首发反响平平后价格迅速下跌,这表明它们在制造成本节省能够惠及消费者之前,就已经大幅削减或完全放弃了硬件利润。
但如今,主机游戏市场的增速已经放缓到可以说是停滞的状态,想要通过游戏销售回本难度越来越大。相反,不降价似乎也不会影响硬件销售。2022年,Switch坚挺的价格似乎并未影响其持续强劲的销售表现。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PS5和PS5 Pro身上——尽管价格纹丝不动,销量依然节节攀升。
换句话说,游戏机价格之所以没有下降,部分原因是市场并未施加压力。只要当今的游戏主机制造商对目前的销售水平感到满意,消费者过去习以为常的降价现象将成为历史。
对于这个报告,以及主机市场放缓的现象,大部分玩家认为并不新鲜,一位高赞网友评论说,“通胀和芯片制造成本导致主机价格飙升,而行业增速不足以支持硬件亏损,这似乎在2020年就已经是常识了。”
此外,对于报告中提到的通胀价格,相当一部分玩家认为没有意义,甚至主机厂商放弃补贴硬件的说法也不尽然。比如在提到关税的时候说,“PS3在2006年的首发价格就是600美元,Switch 2发布的时候特朗普加关税本来是提价的机会,但他们没有那么做。”
Gamelook认为,不管是哪种原因,实际上都没有必要深究,而且主机和主机游戏价格的提高,对于PC游戏显然是好事。
PC作为一个多用途设备,用户可以拿来办公、游戏、娱乐,虽然无法提供客厅大屏幕体验,但毕竟功能齐全,使用场景更多。作为对比,专用的游戏主机显然不符合很多人对性价比的诉求,这也通过多种数据展现出来。
在中国市场,PC游戏市场回暖,甚至不少厂商都开始做跨端游戏。前不久的科隆展会议期间,V社工作人员Erik Peterson分享的数据显示,Steam过去五年的同时在线人数翻了一倍,超过了4000万,同时在游戏端内实际进行游玩的峰值同时在线用户数量也超过1200万。
根据Peterson分享的数据,目前简体中文玩家已经超过英语,成为Steam上第一大用户群体,占比高达33.6%。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9/57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