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行动7》销量大滑坡,全球第一射击IP《使命召唤》步入疲软期?

【GameLook专稿,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2025年年末的全球游戏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一场围绕射击游戏王座的争夺战揭晓了初步战果。

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SD最新发布的数据,动视暴雪旗下的年度重磅大作《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在欧洲市场的首发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不仅未能延续该系列的统治地位,反而遭遇了历史性的销量滑坡。数据显示,该作首周销量较十月份发售的《战地6》低了惊人的63%,而与其前作——2024年发售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相比,销量跌幅也超过了50%。

而对于该数据,动视公司宣称《黑色行动7》的首个周末表现“棒(Great)”。

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两款头部产品的此消彼长。曾经由《使命召唤》系列长期把持的“年货”霸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以《战地》为代表的老牌劲旅和以《Arc Raiders》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正合力将这一品类推向一个新的转折点。

此次《黑色行动7》的失利,最直接的对比参照物便是早其一个月发售的《战地6》。在经历了上一代作品的口碑争议后,EA与DICE工作室痛定思痛,在《战地6》中采取了回归初心的策略。凭借着高度可破坏的场景技术、扎实的兵种配合机制以及极具诚意的大规模战场体验,《战地6》一经发售便引爆了压抑已久的玩家热情,迅速打破了该系列的销售纪录。

其发售后的强势表现,不仅收复了《战地2042》的失地,更在关键的第四季度档期中,对随后上市的《黑色行动7》形成了极其严厉的“截流”效应。

相比之下,《黑色行动7》的处境则显得尤为尴尬。尽管依然保持了该系列一贯的好莱坞式叙事水准和流畅的射击手感,但市场反应的冷淡表明,玩家对于“年货”模式的耐受度已临近阈值。超过50%的同比销量下滑,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积弊爆发的集中体现。

当然除了来自宿敌《战地》的正面硬碰硬,动视暴雪更深层的焦虑来自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结构性变化。2025年的游戏市场,不仅高质量免费射击游戏的崛起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新兴的优质买断制IP也正在疯狂蚕食传统老牌游戏的生存空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Embark Studios开发的第三人称撤离射击游戏《Arc Raiders》。这款游戏并未采用免费模式,而是以39.99美元的定价策略杀入市场,却凭借其独特的科幻复古美学、紧张刺激的玩法在十月下旬异军突起,全球销量迅速突破700万份。作为一款强调战术博弈与资源管理的射击游戏,它成功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COD系列的寻求硬核体验的玩家群体。

《战地6》与《Arc Raiders》一前一后的夹击,构成了对《黑色行动7》最致命的钳形攻势:前者满足了大规模战争的宏大叙事需求,后者则填补了高风险高回报的战术竞技空白,留给《使命召唤》这种传统快节奏竞技射击的生存缝隙被极度压缩。

此外,育碧近年来也在不断尝试通过《XDefiant》等作品切入这一赛道,虽然尚未动摇COD的根基,但这种群狼环伺的局面意味着动视不再拥有“赢家通吃”的特权。

索尼方面,在这一世代中对于第一方服务型游戏的布局虽然坎坷,但其平台策略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主机玩家的注意力。

将视线拉回到动视暴雪内部,微软完成对动视暴雪的世纪收购后,其深远影响正逐渐显现,但这把双刃剑似乎在今年割伤了自己。

虽然微软承诺《使命召唤》系列将继续保持多平台发行,但将其首发加入Game Pass订阅服务的策略,无疑对传统的买断制销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订阅用户数的增长可以作为另一种衡量成功的指标,但从纯粹的零售数据(实体与数字版直接销售)来看,这种策略直接导致了榜单数据的“难看”。

当然还有游戏行业最常见的“用户代际疲劳”。《使命召唤》系列作为一款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长寿IP,其核心受众群体正在老化,而新生代玩家的选择远比过去丰富。动视内部近年来频繁的“内部竞争”也加剧了这一问题:免费的《使命召唤:战区》(Warzone)持续火爆,实际上是在不断抽取正统续作的生命力。

许多玩家发现,他们只需要下载免费的《战区》就能获得核心的射击体验,而无需支付70美元购买每一年的新作。这种“左右互搏”的局面,加上连发速度过快导致的产品同质化,使得整个COD系列进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疲软周期。

类似的情况其实很像每年发布新机的苹果。但不同于苹果,可以通过完善的旧手机回收等机制,实际上是在人为缩短用户的换机周期,通过提供“以旧换新”的价值感来降低获取新机成本,维持用户粘性。

反观游戏行业,尤其是年货类游戏,当厂商试图每年都向玩家全价售卖一款差异化极小的产品时,玩家手中的“旧产品”(如去年的COD)并不会像旧手机那样获得官方的价值回收,反而因为新作的推出而瞬间贬值甚至被社区遗弃。

当前的《使命召唤》正陷入这种“强行缩短生命周期”但缺乏“价值补偿”的怪圈。对比之下,《战地6》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长时间的沉寂后,提供了一次真正的“代际升级”体验,其性价比体现在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玩法革新上。

在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中,用户需求变化极快,且对重复内容的容忍度极低。依靠惯性滑行、透支IP价值的时代已经结束。无论是通过革新玩法,还是调整商业模式(如降低首发门槛或延长单作运营周期),动视都需要尽快找到应对之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11/582905/

关注微信